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论】与文学的半生缘/浩男

(2013-04-10 19:24:54)
标签:

果实

诗文

退休工人

天命

物质

分类: 评论集

【评论】与文学的半生缘

       文/浩男

         【评论】与文学的半生缘/浩男

翰墨诗林是她的笔名,咋一听名字还以为她是个须发男儿。有人猜她是个老学者,有人猜他是个男士,还有人猜她是个激情澎湃的年轻人。其实,她早已年过半百,是个不折不扣老太太。若只是一个退休的老太太,倒也不算稀奇,但能提笔写些可以叫做文学作品的东西,就有点让人侧目了。

与文字为伍多年,一直沉迷于对诗的凝望和想象。穿行网络,结识了一些不甘寂寞的舞文弄墨者。随着时间的淘洗,热情渐渐退去,能持之以恒坚持写作的却是寥寥无几。而翰墨诗林这个只没有读过几天数的退休女人,在年近半百时拿起笔写作,也着实令我感动。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短短几年的功夫,她就江河泄浪般地创作出几十万字的作品,体裁涉及散文、诗歌、歌词、小小说等。

从第一篇散文《四十岁,永远的情怀》发表在《辽河》之后,她的作品就接二连三地登上了《岁月》、《中国石油报》、《大庆日报》、《大庆作家》、《离退休生活》、《敕勒川》、《纵游大庆》、《新诗报》、《让胡路文学》、《萨尔图文学》、《延寿文学》、《情詩季刊》、《新世界诗刊》、《大庆油田报》、《巴彦文学》、《西部作家》、《松基三井文艺》、《诗友》、《龙凤作家》、《婺源党建》、《萨尔图放歌》、《阵地诗报》、《长风诗刊》、《泰山晨刊》、《现代青年报》、《铁人文学》、《青岛财经日报》等多种报刊,反响很大。很多读者读了她的作品后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并为此写下了精彩的评论。著名作家张笑天还为她出版的诗集《秋天深处》题写了书名;大庆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大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杨铁刚也为此书写了序言。大庆社会科学编辑、资深学者王乐群,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散文评论家张俊清,南京军区空军政治学院教研室主任胡金海等都为她的诗集写了评论。

2013年《大庆日报》、《大庆油田都市报》分别以《女诗人七年辛苦爬格子 活成精神的“娜拉”》和《诗句中的岁月静好》刊发了记者采访报道的文章。

作为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翰墨诗林在文学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有了自己的灵魂栖居。虽然这一步迟了些,却是坚实有力的一步。由于起步较晚,圈里的人并不是很熟悉她,当你和她面对面交流时,你会不由自主地被她激情洋溢的诗心所感染;被她的普通与平易所感动,更被她待人的坦诚、坦荡所感佩,你就会明白什么叫文如其人了。

    翰墨诗林的真名叫魏春媛,她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一个叫马鞍山的小村庄,村子坐落在长寿山脚下的蚂蜒河南岸。那时候的农村贫穷落后,马鞍山这个小囤子(现在是乡政府所在地)自然也不例外,同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大多数人一样,她的人生充满了泪水与艰辛。在她的记忆里,苦难的童年、多舛[chuǎn]的少年、艰辛的青年,几乎占据了她生活的全部。成家后,大多时间都是在为生活而奔波,读书、写作几乎成了一种奢望。直到进入人生的晚秋之年,她才能够挣脱生活的羁绊,一心投入到文学的创作中。用她的话说:“孩子成家立业了,终于可以松口气,静下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了。”

翰墨诗林在农村生活了二十六年,1983年结婚后随爱人来到大庆,1986年调入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她所居住的中林街小区是城市中心的萨尔图区,抬头即见高耸入云的电视塔,俯首可听东风湖、万宝湖、黎明湖碧波拍岸或琴丝低语。

    自幼饱受书香熏陶,每当提笔,胸中潜移默化的油城之灵气,便喷涌而出地化作一首首瑰丽新奇、灵犀翻飞的诗文。如《月光下的萨尔图》、《我的大庆城,我的萨尔图》、《萨尔图飞出欢乐的歌》、《大湿地交响曲》、《不朽的丰碑》、《大庆,我不止一次地说爱你》、《城市森林》等。这些作品无不表达了她对第二故乡的真挚情怀和深厚的情感。

    她在大庆生活了近三十年,可她始终没有忘记生她养她的故乡——延寿。家乡的长寿山、蚂蜒河就是她生命怒放的图腾。家乡的一草一木在她的笔下时时可以捕捉到跳跃的灵犀。从一首《故乡的小溪》、《乡情》、《蚂蜒河之恋》、《遥远的村庄》、《年老的爹娘》、《梦里我还醒着》、《想家的时候》、《亲亲的故乡》、《梦•月亮•故乡》、《摘一滴清泪捎回故乡》到《乡愁》,这些诗文都深刻地表达了她深厚的故乡之情。

她在《延寿文学》的“游子寄语”中曾这样写道:“我在故乡的土地上萌芽,在异乡的泥土中开花……”两个不同底蕴的家乡孕育了她写作的灵感,饱满了她的生命,升华了她的灵魂。同时,也成了她文学创作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2013年她被延寿县委宣传部、延寿县文学艺术联合会评为优秀作者。

    翰墨诗林,一个年过半百的普通女性,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我想,一半应该归功于她的勤奋和执著。生活的磨砺,养成了她吃苦耐劳的秉性,却又孕育了她坚韧不拔的精神。当她把这种精神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时,取得诸般收获就不难理解了。

    常言道:“勤能补拙”,虽然翰墨诗林文化底子薄,但她却从没因困难而停止前行的脚步。老年大学的学习,使她稚嫩的羽翼渐渐得以丰满。她在《寻梦天堂》一文中这样写到:“我的诗歌之梦始于童年,然而,当我真正拥抱诗歌的时候,已近天命之年。”为此,有人对翰墨诗林的醉心文学不理解,就连一起工作多年的好友,也时常嘲笑地问她:“出几本书了?赚多少稿费了?”等等。其实,说这话的人压根就不懂得什么叫真正的人生。她们活着的目地仅仅只是为了物质的享受,这样的人生无论怎么看都显得苍白。翰墨诗林内心非常明白,她不愿沦为浑噩之辈,她希望通过文学创作来提升修养、净化心灵。

 

    文字是她的呼吸,是她的血液;写作是她的生命,也是她自由奔跑的灵魂。祝愿她在文学的天地里,勤奋地耕耘,并不断收获肥美的果实。

 


           于2012.2.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