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存】啼血构成的诗篇/寻找诗人

标签:
暗夜笔记诗林翰墨穿越生命的炼狱坚强的性格 |
分类: 评论集 |
——浅评翰墨诗林散文集《暗夜笔记》
我是一个喜欢当导演,不喜欢做观众的人,除非他(她)确实比我高很多,否则我是不会为别人鼓掌的,而翰墨诗林先生恰恰就是一个让我佩服而为她鼓掌的人。
与其说是我在这里给她写书评,倒不如说是我的学习心得。
有的人,他对诗的游戏规则很懂,很在行,但他写的诗不是有感而发,而是为写诗而写诗,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我认为这样的人是闭门造车,他不是诗人,是诗匠,说好听一点,他是诗的工程师也行。但他的确不能称为诗人。
诗歌是感性的产物,没有感情的诗就是没有基础的楼阁,或许在短期内可以应时和事,可以很漂亮,但终究会因为没有生存的土壤而失去生命力。可以这么说,没有真实的感受就没有好诗。真情实感是一首好诗必须具备的必要条件,是基石,是沃土。
在我认为,诗是一种非商品意义上的传感器,即廉价又珍贵。如果不是矫揉造作的诗,都是感情的外化形式,它之所以珍贵,是真实感情的宣泄而无一点粉饰虚假。而翰墨诗林先生的诗恰好就是“真实的生活碎片”。“我只能用我浅陋的诗心,喧嚣我的思想,勾勒我的生活”,“我一直在努力保存心里那份原始古朴的纯白”(《灵魂不死,歌声不息》)。
尽管如此,由于翰墨诗林先生的文墨功底深厚,文笔细腻,她的诗歌的可读性和艺术性很高,所以她的诗又不仅仅是“保存心里那份原始古朴的纯白”。而是经过深刻地艺术加工,以诗词为载体的真实的感情宣泄和生活纯白。
翰墨诗林先生她是个诗人,她首先是个女人,她的诗有时柔情似水,千回百转,是和她读李清照的词有关。“读你,已成了/我一生追逐的信条”(《读你——写给李清照》,她的诗和词时有婉约风范。
翰墨诗林先生的童年,“是在动荡的年代度过的,童年的记忆力里盛满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这是她写在《穿越生命的炼狱》后记里的话。)。
直到“2004年七月,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她经常与病魔做斗争,而所有这些苦难的经历铸就了她坚强的性格,正是这坚强的性格让她写成了许多古朴苍劲,萧杀拼搏奋进的好诗佳作。
也正是2004年的那场灾难,让他写成了《灵魂不再苍凉》。
“从那以后,我便于诗歌结了缘”,“我与诗歌有了不可割舍的情结”(《灵魂不死,歌声不息》)。
以至于“我必须去驰骋,去厮杀”,“那里的灵魂不死,那里就有歌声,那里就会有诗者的呐喊,那就是我”。(《灵魂不死,歌声不息》)。
以至于用“朝圣的灵魂”写成“啼血构成的诗篇”(《牧歌》),而这些诗篇就是《暗夜笔记》,是一个诗人追求至真至情至性的结晶。是一个诗人真实而高尚灵魂的写照。
就此打住吧,夜已经很深了。临了,有一首诗赠给翰墨诗林先生。预祝她身体健康,创作丰收。(2010-10-14凌晨1点)
《如果能借您一点青春的时光》
——献给翰墨诗林先生
如果能,借您一点青春时光
完成您诗情喷发的篇章
我祈求缪斯在远方
发挥神智慧的光芒
把您生命之灯永远点亮
多少钝器居然留着世上不朽
把您却折磨成蜡的模样
蜡就蜡
把钝器磨成利斧
把东方的诗坛照亮
我祈求上苍祈求上苍
让我借您一点青春时光
2010年9月14日11点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