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百科全说之人物

标签:
三国南都娱乐周刊人物娱乐 |
分类: 新版三国评 |
新旧对比:
三国时期有三场重大战役,魏、蜀均为一胜一负,只有孙权领导的东吴政权两战两胜。在以往版本中被怠慢的孙权在新版《三国》中真正成为了三足鼎立的一部分,被丰富的不止角色戏份,还有人物个性。用时下流行用语形容,孙权是一个有能力的富二代。
焦点之争:孙权
新《三国》中有大篇幅在表现孙权的政绩,能够展开去写一个人物。若说成功,刘备是成得最晚,完得最早。曹操与孙权之父孙坚同岁,他有25个儿子,无一能比得上在乱世中忍辱负重的孙权。所以曹操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的领导方式一大特点是绝少亲赴前线带兵打仗,而是交给属下去完成使命。这当中突出的有周瑜指挥的赤壁之役,吕蒙指挥的荆州之役和陆逊指挥的彝陵之役,这三役都是决定东吴命运的大战,可孙权却完全放心属下在前线御敌作战。细细琢磨,孙权的长处在于他善于卸载压力,并通过“恩压”、“信压”和“弹压”这三种压力来驱动属下尽心尽力为他分担忧愁。
焦点之争:刘备
关于刘备,常年以来都是以仁义之君的形象示人,桃园结义,拯救苍生,忠义为先,仁孝为本,所谓完美好男人,也大抵如此,然而关于其究竟以何手段夺得三分天下的论调一直有人质疑,不过也仅是质疑罢了。新《三国》中的刘备还给我们一个不再模糊的面孔,一出场便以疑似阴险的状态震惊了曹操,至于后面对诸葛亮的过于殷勤,让人对这位仁义之君的动机产生了怀疑,或许,在导演眼里,这就是一个投机分子。
焦点之争:曹操
《三国》中有很大部分是在描写曹操,在这个人物的刻画上,显然更加人性化了,事事都有着为其开脱的嫌疑,然而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对曹操有个比较人性化的了解,而不至于那么古板,然而,虽然从霸气以及军事才能方面来说,演得很是到位,但是某些性格方面却显得有点生搬硬套,甚至很多曹操的性格特点不是观众感受出来的,而是曹操本人或者身边人说出来的,或许对于这样一个人究竟如何定位,导演处理得还是有些尴尬。
总论
纵观三国英雄人物,性格最为复杂,并且能够集政治家、军事家于一身者,唯有曹操一人而已。作为魏国政权的奠基人,曹操多谋,善统兵。再说,蜀国开国皇帝刘备,为人礼贤下士。演义中,刘备亲自率军打仗的次数屈指可数,唯一出名的“夷陵之战”,还是以惨败收场。随后,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就演义里而言,诸葛亮几乎被妖魔化,成为中华五千年以来智慧的代名词。一生功绩卓著,无论军事,政治均是旷世奇才。他的一生八个字可以完美地阐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他人物大点评
诸葛亮:三国时代的神汉。
周瑜:诸葛亮的绿叶。
司马懿:诸葛亮的头号劲敌。
关羽:闯关猛男。
吕布:相貌英俊,武艺高强。
赵云:三国时代最强悍的保安。
鲁肃: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而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的人物。
华佗:入仕为官才是人生目标,从医仅是“业余爱好”。
许攸:功劳簿上便是天堂。
陆逊:敢作敢为,特别能沉得住气,金气太旺,没有慈悲心理。
庞统:卧龙迟早要飞走,雏凤呢?小鸡?
马超:起兵报父仇,割须弃袍,挑灯夜战,招降刘彰。
黄忠:大战关公,定军山。忠义,勇猛,不服老。
前一篇:2010年一首诗
后一篇:新《三国》百科全说之武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