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胸有成竹”“胸中有丘壑”同义吗?转载 吴桐祯语文心声

(2015-01-05 10:55:10)
分类: 士人精神

    虽然这两个词语都多用于称赞创作人员或设计人员的才能,但它们的含义却不同。首先说“胸有成竹”。此语出自苏轼《经进东坡文集四九筼(yǔn)筜(dāng)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所以画竹的人在作画之前一定要把所要画的竹子的形象在心中全部构思好,拿起笔来再仔细地看过去,看到自己所要画的竹子,立刻动手作画,一气呵成)。”后来就从这段话中摘出“胸有成竹”用来“比喻临事先有定见”。“胸中有丘壑”一语较早见于黄庭坚《题子瞻枯木》:“胸中元自有丘壑”。“丘壑”本指“深山幽谷”。诗人在这里指人(子瞻,苏轼字)“胸中有丘壑”显然用的是“深山幽谷”的引申义。既是引申义,理解此语的人虽都会围绕着“深山幽谷”这一中心意思去引申,但理解的结果也会有差异。比较集中的意见有两种。一种是源于从高空往下看深山幽谷,会看到“井然的层次”,因此认为“胸中有丘壑”是指“胸中先有布局”;另一种则源于“丘壑”的“深远”而认为“胸中有丘壑”是指“心中思虑深远”或“胸中有深远的意境”。“布局”也好,“深远的意境”也好用来表述苏轼作画(“枯木”是一幅画)都是合适的。“胸中有丘壑”还有两个有名的用例。一个是清《龚自珍全集》第五辑《与秦敦夫书》:“士大夫多瞻仰前辈一日,则胸中长一分丘壑;长一分丘壑,则去一分鄙陋;潜移默化,将来或出或处,所以益人家邦与移人风俗不少矣。”此中的“丘壑”是与“鄙陋”相对的。能“一分一分地长”又能对移风易俗有好处,显然在这里不是指“布局”而是指“深远的思虑”。另一个用例是今人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中说苏州园林的设计者“胸中有丘壑”。这里“丘壑”则指的是“深远的意境”。

     “胸有成竹”用例很常见,不赘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