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概念的出现,是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鲍姆嘉通建立“美学”学科体系之后,由席勒提出来的。但是美育实践和美育意识,古已有之。在中国,刚刚摆脱原始氏族社会的野蛮状态而进入古代文明的西周奴隶制社会,便有周公“制礼作乐”,礼是伦理关系的规范、仪式,乐是包括诗、歌、舞在内的综合体艺术,礼乐结合,既是治理国家的法律、制度,又是进行教育的方式。到春秋末期的孔子,把教育从国家政治生活中独立出来,创立了古代教育体系。他以“六艺”——礼、乐、书、数、射、御教授弟子。乐,实际上就是专门的美育课。孔子结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部类发挥了他的美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美育的思想基础,并在一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中国的美育传统。
美育是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的结合,通过教育提升人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着力点,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艺术是美育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
我在小的时候就学过很多年的国画,参加过不少比赛,虽然说不出画画对我有什么影响,但是我觉得自己的审美还是挺到位的。其实,总的来说,美术能够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操、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近,我体验了六节课的叫叫美育课程。分别是A2三节课和A3三节能课。以目前4—6岁的A3阶段内容为例,包含了审美素养、知识技巧和想象创造几大板块。审美素养主要是通过毕加索、梵高、康定斯基等24位国际、国内艺术大师的故事,了解艺术大师的生平趣事和创作风格;知识技能则让孩子能够了解点线面、三原色、形状、明暗关系等,并能够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及工具,理解不同的绘画方法,如拖擦法、水油分离法、叠加涂色法等等。想象创造则从自然联想、再造想象到创造想象,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逐渐独立创作作品。
叫叫美育尊重孩子的心理、生理、认知、发展、成长等规律,带领孩子科学开启绘画第一步,不禁锢孩子的创作思维,真正释放孩子的想象力,帮助培养孩子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经过和几家线上美术课程的对比,最终我报名了叫叫美育,每周六更新二节网上录播课程,完成后会有一对一的老师点评。全年96节课,每节课约30分钟。同时,我也在家附近的美术班给小厉害报了少儿绘画启蒙课,每周一节课,一次一小时。这样算下来,小厉害平均每周能有二节美术课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