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先生选编的《给孩子的古诗词》是我所敬重的董秀玉先生的“活字文化”策划的“给孩子”系列丛书的第三本(前两本分别是北岛选编的《给孩子的诗》、北岛与李陀选编的《给孩子的散文》。紧接着,第四本黄永玉先生选编的《给孩子的画》正准备出版)。给孩子编选诗、散文、古诗词、画,将《桃花源记》这样的经典改编成孩子阅读的漂亮读本,这真是件太重要的事——这价值要通过母亲传授给孩子,所以,第一个读者是母亲;第二个读者才是由母亲推荐给孩子。现在的母亲都重视早期教育,每个孩子很小就都被安排了各种兴趣班。但早期教育究竟最应看重什么?我真以为是一个非常需要讨论的问题。
家长们现在可能都认可知识面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但在我看来,让孩子从小有一颗柔软的善心,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的童年充满阳光,培养其爱心,培养其审美,培养其天然的情感,可能比知识的早期存储还要重要得多。
叶先生给这本《给孩子的古诗词》写的序短小,但她所说的“诗教”其实就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叶先生是以另一种叙述方式说这种“诗教”的结果——在她的人生中,培养了她的“弱德之美”。她认为,相对强者,“弱德”对自己的坚守才更可贵。坚守自己,不趋附于他者,拥有一个丰满的人生,在我看,这才是真正的强者呢。而所谓的那些“强者”,其实是趋炎附势,干瘪的人生。
文学,审美,多愁善感,以所谓“强者”的思维,这些可能都不实用。但在人生长河之中,最终,可能不是金钱、权势的价值,而是一个情感丰富人的价值。这情感就是由文学、审美、多愁善感所塑造的了。
怎样的“弱德”呢?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心如琴弦,那样的敏感、善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恶,那么多的丑陋。这就是诗教的意义。在我看,这样坚守自我的“弱德”的人多了,国民素质才真正有希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