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1    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

(2015-09-28 20:42:23)

课题1    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册)

教材和学生分析

本课题教学内容是继氧气之后又一种身边最常见的物质内容的学习,从身边熟悉的物质水的相关话题入手,加强学生爱水、节水意识,利于提高学生从学科角度认识水的积极性。教材主要介绍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利用几组对比数字突出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紧张的现状,意在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第二部分是水资源保护,教材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只给学生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这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联系生活的思考、总结空间,也有助于加深理解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这部分内容虽是非学科性的,但它是后面水的净化、组成和溶液等内容的学习的必不可少铺垫。

初中生对水资源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学生生活在城镇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污染缺少感性认识,加以大部分学生接触的外界信息很少,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显得零碎、片面、不够深入。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通过一些方式,让其从科学的角度逐渐认识到水缺乏和污染的严重性,从而在思想和行动上更加重视和爱护水资源。

教学目标

1、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2、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3、知道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初步懂得如何爱护水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通过“读一读”初步感知人类拥有的水资源的概况,再通过“辩一辩”、“算一算”深入认识到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的非常有限的残酷现实。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合理节约用水和防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我是一名中学生,一名市长,一名企业家,一名新时代的农民”等角色扮演,得出爱护水资源的措施,强化节水和防污染意识。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猜一猜:导出物质——水

     

展示国家节水标志

说一说:水的用途

 

 

 

读一读:指导阅读课本68页到70页“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要求概括出人类拥有的水资源的大体情况

 

 

辩一辩:水资源是多,还是少?

 

 

 

 

 

 

 

算一算: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占总水量百分之几?

 

 

畅所欲言:如何保护水资源?

         (角色扮演)

 

 

 

 

课堂总结、反馈

猜谜

 

 

小组内交流,组长简要记录后,汇报;其他成员倾听、补充

学生认真阅读,总结课文中要点

 

 

 

学生找理由证明自己观点

(总量大,可利用的淡水少、分布不均匀、污染严重、随生活水平提高需水量增加等)

 

学生计算后交流

 

 

 

小组讨论后各抒己见,相互完善、补充

 

 

 

交流收获

 

 

调节气氛,切入主题

 

唤起学生对水的重要性 的认识

 

 

培养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并引发关注课本、重视课本意识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深切感知可利用水资源的有限

 

 

从生活中人们的真实情况引出,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保护水资源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知识梳理、构建知识体系

 

 

 

 

 

 

爱护水资源

一、水的用途

    生命活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水利发电,运输,化学资源等

二、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总量大,淡水少;分布不均;污染严重

三、爱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

防治水体污染

 

教学设计反思

课堂围绕水的用途、人类拥有水资源的和水资源保护三个话题展开,以学生阅读、讨论和交流展示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所设计探讨的问题是身边的问题,学生有话说,能说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容易配合好,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能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还能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不足的是我们是借班上课,不能让学生做相关的课前准备,如了解水厂收费情况、家庭每个月的用水情况;调查南通市水的污染问题和通吕河 改造工程以及一些矿泉水的水源 来源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