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开始带乐乐上一个蒙氏班,因为是亲子课程,所以全程跟着孩子们一起上课,就有了机会观察不同孩子的言行举止和孩子们的相处之道。几个孩子在一起也就形成了一个小社会,每人有自己的性格、有各自的特点,有一起做事时的冲突,有解决冲突的方法,我颇有几分感触呢!
上周一上课,老师想模拟一个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而去沟通的场景,可是当她说如果你们看到小朋友有个新玩具,很好玩的,你们想玩吗?孩子都摇头,让大人们好吃惊啊,有趣玩具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吗?后来在老师的百般引诱下,只有乐乐怯怯地表示她想玩,呵呵,看她很不好意思呢,感觉想玩别人的东西是不好的事一样。我的天啊,我们都把孩子教育成啥样子了,那些发自内心的对美的追求或者说是欲望都被压制住了,是不是我们把太多成人的行为规范早早地灌输给了孩子呀!也难怪现在的孩子少了点天真烂漫和少了点童真,也许也少了点创造力。
第二个感触比较深的地方是孩子的包容性,在蒙氏教学中少不了一些操作的工作,在一个孩子操作的时候,其他孩子是否能保持安静,当她工作被打搅时老师教他们要跟其他孩子提出来,要求其他孩子的配合,而别的孩子能否坦然地接受这种要求和批评呢?当自己对其他人提出批评后遭到抵制,反过来自己做的也不好被批评时能否没有报复心理呢?哈哈,很复杂的问题,在一节课中都有了体现,确实每个孩子不同,乐乐从小的教育使得她比较能接受批评,而有的孩子就不一样了,这样来回两轮后,乐乐也很快地像他们学习了,哼!我可不是好批评的哦,教育来教育去,顶不过一小会环境的熏陶啊!
第三个是协作性,也许孩子们从小在爸爸妈妈的催逼下都充满了竞争意识,而少了协作的精神,在摆赛根板时,老师要求数字和串珠都要摆整齐,有的孩子就只去自己放的那串,别人放的歪了就光会说但不动手了,乐乐讲了一句特经典的话:“光说怎么不弄啊”,呵呵,后来的老师也引导孩子们整体的整齐才叫摆好,有一根歪了,整个也不漂亮的。教育的尺度真的好难把握啊,过分的强调自我和竞争,没有协作精神是走不远的哦。
第四点是最困惑的,就是关于孩子的秩序性。在我们的观念中守规矩,按法则做事是立人根本,所以孩子也总是蛮有秩序的,每次在马路上看到有人闯红灯、不按车道行使什么的,总是会批评那些人的行为,我也一直挺自豪自己的孩子是个挺有教养的孩子。可社会不是真空,每个人也不是一样的,当孩子碰到比较混乱、没秩序的情况时,她的秩序感就会让孩子有点弱势的感觉,呵呵,该怎么教育呢?只觉得这么小的孩子还无法接受用两种标准来判断事情,后来想只能告诉孩子要有灵活性吧,以规矩为先,要做个文明人,有修养的人,但也不能让规矩困住,且等她慢慢体会和参悟吧。
孩子慢慢大了,从家庭一步步走上了社会,教育也变得复杂了,真是门学问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