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晚上,幸福泉举办了一场奥尔夫音乐教育讲座,讲座的主题是《用奥尔夫音乐培养多才宝宝》。我接到朋友的通知就跑去接受教育了。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由德国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运用孩子们所熟悉的音乐元素,如:语言、节奏、动作、舞蹈、生活中的各种声源,以和声的方式来进行音乐素质的训练,让孩子们通过游戏的方式,让自己体验音乐中的音高、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帮助他们学会听音乐。同时,又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创造出各种很具个性特色的表现方式,去表达自己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它在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使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培养了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们与人合作、与人交往以及群体意识,并将音乐教育与其他教学活动相结合。
奥尔夫音乐强调音乐是一种感觉的艺术,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音乐教育应该是一种感觉的教育,而不是单纯的技巧的教育。尽管音乐需要一定的技巧,但它更应该是对音乐的体验与认识,和对听觉敏锐的训练。音乐素养是一种心理现象,个性的心理特征,决不是技巧所能代替的。
这次培训是由深圳孙建国音乐教育机构的音乐总监孙建国先生来上的,由30多个家长参与,在两个多小时的教学中,一群爸爸妈妈像个孩童似的,跟着老师的引导和音乐,笑得灿烂、玩得开心。
我很早就听说过奥尔夫音乐教学,但真正近距离的接触还是在周五的晚上。我们当晚玩了几个游戏,随着音乐跟老师做一些有节奏的动作,大家分为四组进行四重奏的创作,以报纸做为乐器进行合奏和传递,手拉手进行舞蹈......。
这次活动给我的印象蛮深的,一是我觉得奥尔夫音乐教育跟钢琴的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处,钢琴通过键盘训练,而奥尔夫通过肢体的训练,都是通过体验,促进左右脑的平衡发育和身体的协调性,对空间智能有帮助,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方式对孩子的吸引力会更大一些。老师说的好,一切的活动以兴趣为出发点,孩子的接受程度就比较高。另外,在两种方式的音乐教育都能通过音乐培养了孩子的节奏感和乐感,但现在的钢琴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重技能,轻感知,把个孩子训练成了在钢琴上劳动的操作工,缺乏对韵律美的感知。
在上课时,我们一群人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合作创作了四重奏,就是四组人分别从说梨(一个字)、杨梅(两个字)、水蜜桃(三个字)、北京天安门的冰糖葫芦(若干字)开始,在相同的时间内以不同的节拍来合说,慢慢过度到以各自的节奏用手来拍掌,刚开始的第一次,说着说着就给乱了,呵呵,后来大家心里掌握着自己的节奏,在老师的胡乱干扰下还能完成很漂亮的四声重奏。在这个游戏中,就要求心里对节拍拿捏的很准,而且要排除外界干扰,对专注力是个很好的训练。也难怪学音乐的人都有一种气定神闲的气质,不同于一般人。
我们还演奏了报纸乐器,是啊,在日常生活中,谁会去拿报纸来玩发声呢,可当30多个人拿着报纸一起轻轻地抖,一起轻轻地敲时,在安静的环境下竟然发出了很美妙的声响,充满着韵律和节奏的美,真是让人想不到啊!静下心来,平凡生活中到处都是美。报纸还被我们当成了道具,在不同节奏的音乐中进行传递,每个人必须保持很高的注意力,整个传递才能天衣无缝的进行,所以是对人的注意力和合作精神的很好的锻炼。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奥尔夫音乐,对这种教育方法的实质内容还只是一只半解,但是觉得这种音乐教育理念是以教孩子(其实不只是孩子)感受音乐,并用音乐表达自己的很好的方式,同时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培养音乐素养的同时,对孩子的综合素质,比如多元智能、品格和修养也都是非常有益的。
乐乐上学后时间比较紧张,暂时还无法参加正规的奥尔夫音乐培训,但被奥尔夫教育理念吸引着,我的想法是找一些相关的音乐来听下,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小孩子其实都能从音乐中听懂它所表达的情绪的。抱着这样的态度,我就在网上左逛右逛,哈哈,找到了一个“阳光音乐”(http://www.bbxpp.net)网站,内容很好啊,这里也介绍给同好的家长,大家一起来培养孩子的音乐素质和综合素质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