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翼杀手2049》:好莱坞已经乏味到要COSPLAY自己了么?

标签:
文化娱乐时尚 |
分类: 影评 |
上映10天票房7341万,这就是《银翼杀手2049》在中国最终交出的成绩单。按照进口大片至少票房过亿来衡量,这样的成绩显然不及格。而在北美,其票房总票房也不过8200多万美元,按照1.5亿美元的成本来计算,这显然是一部失败的电影。
那么更重要的:《银翼杀手2049》好看么?
这恐怕是个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一部分影迷认为这是部节奏拖沓剧情冗长乏味和期待中的好莱坞大片相去甚远的准烂片,而另一部分观众则认为以科幻文艺片的标准、人文主义的眼光来看才是打开《银翼杀手2049》的正确方式。
各有各的道理。但我想说的是,作为《银翼杀手》的拥趸,难道你不觉得《银翼杀手2049》的剧情似曾相识么?
一个银翼杀手,在追捕复制人的过程中去拜访复制人制造公司,进而逐渐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质疑,开始思考人究竟何以为人,最后和复制人小伙伴一起对抗公司的追杀。这期间,哈里森·福特回归了,瑞秋也被用CGI重复原貌。这难道不是把1983年版的剧情换了拨人又演了一遍?
是的,我不否《银翼杀手》在科幻电影的历史地位,我也曾为其营造出的工业末世风格以及“何以为人”的思考着迷,也曾和小伙伴热烈讨论哈里森·福特到底是不是人造人。同样的,我知道在《银翼杀手》和《银翼杀手2049》之间还有一部动画、两部短片串联起的大停电事件。可是,这并不是基础电影观众所应该关注的。作为一个只看过前后两版电影的人,我看到的只有似曾相识的贩卖情怀。
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
还记得《星球大战8:原力觉醒》么?即使最资深的星战迷也不能不承认,虽然主角从菜鸟男变身垃圾女(女主角初始职业确实是捡垃圾的),但剧情却几乎完全复刻了《新希望》,而反派BOSS的魅力甚至还不足达斯·维达的百分之一。
巧合的是,哈里森·福特都出现在这两部电影里,而且出演的都是自己当年的经典角色。套用《天下足球》里的一句经典台词:“70岁的哈里森·福特远远望去,满眼都是自己30岁的影子。”
又何止是哈里森·福特,无论《银翼杀手2049》还是《星球大战8:原力觉醒》,都在努力重复着原版的风格。《星球大战8:原力觉醒》放弃CGI重拾模型特效,《银翼杀手2049》更是将赛博朋克发扬光大,荒芜巨大的厚重感更胜前作。当然还有瑞秋、莱娅公主,以及惊鸿一瞥的天行者卢克。
可是,这一切都无法掩盖剧情创作上的苍白,制作方做了一场盛大华丽的复古模仿秀。
事实上,缺乏有深度有格局的剧本,最近这些年在好莱坞大片几乎如跗骨之蛆。刚刚接档《银翼杀手2049》上映的《雷神3》几乎将英雄史诗般的诸神黄昏演绎成了巅峰时的港片:“尽皆过火尽是癫狂”。在此之前的《美国队长3:英雄内战》的导火索竟然是美队好基友冬兵巴基。
说到漫威,又怎么能忘了隔壁家的DC。《超人大战蝙蝠侠》模仿了诺兰版《蝙蝠侠》的暗黑色调,当然两者间相同的也只是色调而已,后者的精神内涵远非剧情存在严重逻辑问题的前者所能望其项背。
还有《攻壳机动队》,虽然有美到不可方物的寡姐加持,却依然难以掩饰故事格局的狭促小家子气。而《速度与激情》,正慢慢沦为用赛车和火药点缀的家庭狂欢。《终结者4》更是同样完美复制了前两部的剧情,除了施瓦辛格垂垂老矣。最典型的代表,显然还是把亚瑟王英雄传奇生生整成了古惑仔逆袭黑老大励志故事的《斗兽争霸》。
气势如虹、荡气回肠这样的形容词正慢慢消失在编剧们的词典里。好莱坞,已经乏味到要靠COSPLAY自己来向观众兜售情怀。这是商业时代的必然,也是观众的悲哀。忽然在想,三天后即将上映的《正义联盟》会打破这样的桎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