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部在日本本土已经上映了整整一年的动画片在中国上映。出乎意料的是,这样一部早已经可以在网上找到片源的老片,居然收获了创纪录的5亿票房。很多已经通过各种渠道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都成了“自来水”,自发的到影院“还”了电影票。是的,这就是《哆啦A梦:伴我同行》。
作为一部纪念《哆啦A梦》之父藤子·F·不二雄诞辰80周年的电影,《伴我同行》与每年一部的《哆啦A梦》的剧场版不同,采用了3D制作,脚本采用的是将《哆啦A梦》漫画中的几个故事衔接在一起。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那个貌似结局的哆啦A梦的离开。
事实上,虽然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流传过许许多多关于蓝胖子故事结局的传说,比如那个极不着调的所有一切来源于自闭症患者野比幻想的暗黑版,或者其他种种。但《伴我同行》里所讲述的才是很多70、80后孩子曾经在漫画中看到的唯一结局。
那些小时候捧着《哆啦A梦》单册漫画的孩子们大多更愿意管这个蓝胖子叫机器猫而不是哆啦A梦。对他们而言,这个漫画代表的是关于童年的所有美好幻想,关于友谊、关于懵懂的爱情、关于科学的幻想、关于成长。应该说,哆啦A梦远比喜羊羊、熊出没高级得多。从蓝胖子神奇的兜里掏出来的竹蜻蜓、任意门等等五花八门匪夷所思的神奇道具,不都曾是我们对未来天马行空漫无边际的想象,也是开启孩子们科学幻想的最好启蒙么?
还有基于典型场景典型性格的人物设定:总是欺负你的大胖、爱炫富的强夫、十全十美的高富帅班长、大众情人小静,当然还有那个有点懦弱有点善良却貌不出众一无所长还总是赶不对点儿的不起眼少年野比,不正是我们曾经的自己?
现在我们明白,有一天我们都终将长大,而所有那些童年里好好坏坏都成了记忆中最美好的小伙伴。
所以对于有幸由蓝胖子陪伴长大的孩子们来说,无论赶时髦变成3D还是依旧是简陋的手绘,这都已经不再重要,当我们再次看到那个爱吃铜锣烧、害怕老鼠的蓝胖子时,依旧还是会有发自心底的微笑,因为那曾经是我们都爱的该死的蓝胖子,那本就是你我曾经的懵懂年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