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凌厉有余 剧情脑残

标签:
狼牙吴京娱乐 |
分类: 影评 |
在评述这部在年底贺岁市场的众多大片夹击中勉强露了一峥嵘的小成本动作片之前,需要阐述如下几个观点:一、功夫片里的功夫。所谓功夫片或者动作片,顾名思义就是要有激烈的打斗和功夫的展现。换言之,就是在功夫这个大概念的范畴下,只要包含了,或者以展现诸如中国武术、泰拳、截拳道、空手道、巴西柔术等等搏击技巧为主的影片都可以叫做功夫片。这类影片的最大长处是可以同时吸引影迷和功夫迷的眼球,比如被很多功夫迷所推崇的甄子丹式功夫片,就以原汁原味的搏击技巧取胜。不过,一个不容忽视的基本事实是:功夫片或者动作片,归根结底还是电影,是以在银幕上展现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为主导的。或者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功夫片里的功夫必须必须是为艺术美感而服务的。从这个角度上说,电影中的功夫与几十年前在天桥卖大力丸的艺人有异曲同工之处。而相信对武术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真实的搏击往往简单而纯粹,动作小巧简练,追求的是在瞬息之间克敌制胜,跑江湖打把势所呈现出的那些精彩纷呈的武术套路不过是花拳绣腿,并不具备实战意义。而真实的功夫其实也并不适合在银幕上展现,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电影里的高手们一伸手不是“插裆抗摔”就是“得喝了”,这样的影片想必也不会有人欣赏。因此,电影中的功夫往往都是经过再加工和精巧设计的艺术品种,无论是《A计划》的闪转腾挪还是《笑傲江湖》的天马行空都是能带个观众审美快感的个中精品。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以为《狼牙》的动作场面还是要好过《杀破狼》或者《导火线》的。后两者所展现出的各种功夫虽然具有勿容置疑的实战作用,但两条大汉滚在地上抱在一起死缠烂打式的动作设计却实在没法给人以审美享受。而作为武术冠军出身的吴军在动作设计方面则很好的避免了这样的尴尬,既保留了传统中国武术的舒展张扬,也兼容了实战搏击的凌厉凶狠。尤其是影片中段,吴京单挑三名泰国逃犯一段,整个过程快捷迅猛一气呵成,举手投足间充分展示了其不俗的功底,也让整部影片的动作场面非常接近于港产动作片巅峰时期的高度。
二、功夫片的剧情。一般认为,对于功夫片而言,只要打的足够精彩好看,剧情可以忽略不计。然而事实真的如此么?作为一种在有限时间内依靠各种艺术元素来博取观众眼球的艺术形式,电影中的特技展现与故事情节就好像人的四肢与大脑一样,如果只有绚丽的特技场面和服装布景,而缺乏故事情节的层层推进,就未免有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了。这样的反例在影史上汗牛充栋,远到D.W.
Griffith的《党同伐异》,近到Roland
Emmerich的《史前一万年》,莫不如是。作为影片形式的一种,功夫片自然也无可避免,自上世纪30年代关德兴开功夫片之先河起,但凡能够被口眼相传流传不歇的经典,不管是《精武门》的爱国热血还是《黄飞鸿》的时代反思,无不是精彩动作与扣人情节相得益彰之作。很遗憾,《狼牙》在这一点上做了反面教材。且不说整个故事情节的局促和悬念设置的不合时宜,单只一些细节安排就薄弱到近乎脑残。比如结局处那场明显模仿于《黑客帝国》的百人斩恶斗,实在只是为打而打的拙劣设计。既然知道作为通关BOSS的日本美女黑社会老大夫人及其手下的所在,吴京完全可以一个电话通知警方即可,毕竟对方绑架的是名警察啊,香港警务人员再冷血,也不至于置自己同事的生死于不顾吧,难道为了图一个英雄救美搭上性命才是理想中的“酷范儿”?再有影片最后的两句说教意味甚重的旁白也多少有些不伦不类,吴京连打带杀的砍翻上百人,难道还能觉得自己很正义不成?
当然,影片的局限还远不止于此,作为新晋导演,吴京在节奏把握和亮点设置方面显然还未能驾轻就熟,比如影片中段那个2米08的巨汉显然比小巧玲珑的日本美女更像终极关底。而吴京天生一副娃娃脸却要绷起来耍酷,作为大关底的日本MM更是秉承了大和民族一贯的温柔兹惠,浑身上下无一点儿霸气,实在总让人有些难以适应。至于那些导演自以为浪漫的爱情辅线也颇让人有如鲠在喉之感,再加上投资成本的不足,也让整部影片的基调显得很小气,缺乏冲击人视感的爆发力。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纯粹为动作而生的动作片,虽然不乏诚意,打斗场面也算是颇具匠心,但单薄的剧情和不恰当的演员却让其不得不淹没在浩瀚如海的贺岁档大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