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都是天才

标签:
教育 |
分类: 杂文 |
儿,妈妈认为自己是个称职的母亲,妈妈给你打毛衣毛补裤,做棉袄棉裤,这些活在我们同龄人很少有做的。我很骄傲你能有这样一个好妈妈。有一点妈妈不好,妈妈没有很多的人民币。但是妈妈努力让你不委屈!加油!
妈妈希望你能好好学习!给妈考个理科状元!你答应过的哟!
——摘抄自同事的某朋友博客
你大可以猜猜文字中的儿有多大,但我敢打赌你猜不准,因为据说这个“儿”至今仍不满两周岁。我不知道他是在怎样一种状态下答应自己母亲要做理科状元的,更不知道当他成长为小小少年的时候还会不会记得这样一条曾经的诺言。但我确信,他的母亲一定会记得,而且会像高举党的大旗那般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
可我只感到可怕——一个自降生伊始就背负着厚厚希望的孩子注定将不会拥有快乐。不知道是因为十月怀胎太过辛苦,还是自己闯荡世界太过艰辛,望子成龙似乎成了当下每对父母的必然期望。他们然后全然不顾现实情况一意孤行的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种种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然后再想当然的把自己孩子奉为天才。看看那些天才补习班报名会上的殷切目光吧,瞳孔中倒映出来的是一幅幅没有画卷的童年。
我确实的见过IQ达到138的天才儿童,孤独、麻木、冷漠,刀刻斧凿般的印上只有10岁大的脸庞,没有人知道这个可以解答高等数学题的孩子脑袋里在想些什么,而伴随着天分的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与同龄人正常交流困难、以及甚至在某些课业中几近于白痴。我不知道这个孩子将来会不会成为又一个陈景润,但我知道,他那得到了天才儿子的父母并不快乐。我更还清楚的记得,低温中心的某位物理前辈是怎样绘声绘色的描述着陈景润当年如何在送客时反反复复出入客厅卧室找寻自己戴在头上的帽子的神态。天才,真的就那么快乐么?
我们可以给孩子很多,甚至于是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着。但同样的,我们也要求了很多的回报,比如理科状元的承诺。只是,家长的心愿真的也是孩子的理想么?成长不是交易,也从不存在等价交换。孩子只是孩子,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游戏着的童年。假如梦寐以求真的来临的时候,谁又能保证孩子回报我们的不是怨恨的目光呢?
我不知道小y的将来会有怎样的智商,现在有可预期的是,她的父母都不过是智商平平碌碌无为的凡人,除非赶上基因突变,否则她成为天才儿童的可能性几乎为0。而作为小y爸爸,我所能期望的只是小y能拥有健康完善的体魄和正直宽容的品格。我想,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懂得买东西排队、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将垃圾扔进果皮箱、过马路看红绿灯,要远比解答高等数学更加重要。后者只是万里无一者扬名立万人所不能的独家绝技,而前者才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立足于天地间的根本,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当然,我最希望的是每天都可以看到小y那不沾染一点功利尘屑的孩童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