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生长的地方
标签:
中关村杂谈 |
分类: 照片及游记 |
——给在那个夏天曾让我心动的姑娘
曾经有这样一段时光:每当夏日夕阳西下,落日总会在西山的拐角处撒下最后一抹余晖,向白天告别。而此时,中关村的街道上喧嚣不再,宁静悄然无声的漫上街角。十字路口东南角的联想与四通大厦正关上办公室里最后一盏灯,然后默默地注视着街对面的那一排低矮平房。此刻,它们同样静默同样黑暗。只路口尽处的必胜客还有灯火闪耀,只是还没有今天这般客满为患。
站在路口中心,远远望去,西山被晚霞映的火红一片似就在眼前。清凉的风吹过衣襟,撩起飘落的叶,犹豫着迈进北大南门,那里有菁菁的草和长长的夜,以及还没有被浮躁包裹过的少年。那时的他们简单快乐却又无知无畏,追求明天却不为利益驱动,学生这个称谓是对他们最好的奖赏。
深吸一口气,骑上单车,向家的方向前进,道路两侧是古老的四层筒子楼,高大的槐杨若隐若现。那里有年少无知的童年和懵懂迷茫的少年,有春夜厌学的顽皮,也有在透过叶稍的夏日阳光里呼啸而过的快意。有雨后秋蝉的嘶鸣,也有风起处徜徉期间的悠闲。年复一年,兴趣盎然却又百无聊赖。
从联想大厦路口向东不过3、5百米便向北转,身旁右侧是一座400米的标准操场和露天灯光篮球场,每到夏天的晚上,便会有露天电影放映,尽管只是些今天看来制作粗糙剧情空洞的劣质功夫片,但在当时却吸引了无数的观众,巨大屏幕的周遭到处是正襟危坐说说笑笑的大人和嬉笑跑闹成帮结伙的孩子。或许,我们就在其中。
篮球场的街对面,是一家茶点房,每到糕点出炉,便有香气四溢。半块苹果派就着一罐酸奶,几乎是那个时代最让孩子们垂涎欲滴的美味。而紧挨着篮球场的两座朱漆大门建筑,是附近唯一的一家粮店和新华书店,1毛钱3本的特价小人书虽不成套,却也一次又一次的掏空了我们的零用钱。街道后面便是成排的老式六层居民楼,门楼高大房屋通顶,还有巨大的圆形花圃点缀其间,里面种植着诸如月季、栀子、向日葵这样的常见花木,芳香缕缕随风入户。
如今这样的情境早已经沦落为川流不息的时光中那一点点过往,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遮挡了西山的晚霞。联想四通大厦变成了更加高大现代的科贸中心,必胜客也成了四环主路,露天电影院更被希腊神殿般的中科院文献中心所取代。熟悉的一切似乎已经不再,就连我们都被岁月推着忙不迭的长大,然后告别那熟悉的一切,坐进飞驰的汽车中,匆匆驶向那些不知在何处的未来,身后飘落下的记忆转瞬间也就消散在并不清爽的风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