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志愿报考 |
分类: 〖教育观察〗低产中 |
告之:有关回复见文后所跟“文章评论”处,不再另行开篇。
蓝水怡语:去年此时,曾有几家媒体约关于志愿报考的稿件,被我婉言谢绝,因身在其中。今年,想起曾经的经历,深切理解此时考生和家长焦虑忐忑的心情。近来,遇有人询问关于志愿报考的事,特依六条原则进行回复,以免误导。今天整理成文,供朋友们参考。
○蓝水怡
高考大幕一落,估分一出,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除了喜和忧,最属估分报志愿的考生和家长忙。考生忙,忙着掂量再掂量,估摸再估摸,尽量把分估得贴近再贴近。家长忙,忙着打探各校各区乃至全市的估计一二三本的录取线,忙着跑咨询,忙着搜集志愿所需的各种信息。这几天,我也忙起来。忙着接电话,回复朋友因孩子报志愿提出的各种问题。忙着打电话,把了解到的与志愿报考相关的信息告诉朋友们,供他们参考。
这几天听得最多的话,是想上某某,又怕。。。
想上某某高校,又怕落选。这句话再普通不过,却反映出考生和家长渴望和惧怕共存。道理很简单,也很直白,一句话可以概括——你选学校,学校也在选择你!志愿填报的残酷在此,乐趣也在此。选得好,你选它,它也要你。选不好,你看中它,它相不中你!难,难,难,志愿填报确实难!
志愿填报对各分数段的考生从不厚此薄比,都不容易,都需要科学的分析与谨慎的填报。
高分数段的考生,报名牌一定要胆大心细,即要敢于报名校,又不能固执,非它不上!
中等成绩的考生,一定要充分利用资源,细致的分析数据,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低分数段的考生,切记填好保底学校,照样能有好学校好专业,凡是国家批准办学的学校和专业,没有不好的!
以上,是我给朋友们提建议时把握的原则,不同分数段是略有不同的。
针对所有考生,也有三条把握的原则。一是志愿取向一定要全家达成共识,家长不能代替考生,考生不能一意孤行,大家要相互理解;二是慎重填好第一志愿,此乃取胜的关键,一定要考虑专业与个性特征、气质、兴趣和爱好的相合,这关系到大学阶段的学习能否顺利;三是尽量通过所获信息,分析并估算出考生在校、区、市的大致排位,根据排位,根据历年校、区、市的一二三本录取率,就能比较准确地圈定考生可以选取的学校范围。
原则把握的好,信息搜集的全,数据分析的准确,胜算的机会就大。衷心祝愿所有的考生都能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