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儿在高三〗已出版 |
水怡心语:我又一次失眠,不写完此篇日记我不能入睡,因为还有太多的脆弱生命亟待我们拯救,还有太多行为偏激的孩子需要我们归劝,还有太多痛不欲生的家长需要我们激励!
儿在高三日记 2006年3月21 星期二
别以为只有人爱扎堆,其实这世上的事更爱扎堆。从星期六到今晚,该不该发生的事,全让我遇到了,好象冥冥之中有人给安排好的。
星期六,朋友来电话邀我去她家玩,说她家那位已经保了研的北大学子回来啦。一听这消息,我立马就往朋友家跑,就想听听大学子对我家臭小子报考志愿的建议。
进了朋友家,还没等我打探报考志愿的事,不知不觉话题竟转到北大又一位博士生坠楼自杀。大学子说这件事时,眼圈都红了,怕小伙子不好意思,我连忙转过脸,假装没看见。稍等片刻,我和朋友同时说:“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吧!”小伙子立刻解释:“确实压力太大了。”接着他介绍了一番北大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制度。可我和朋友仍坚持认为是大学生的心理太过脆弱,禁不起一点风浪。接着,我们从近年学生自杀频发的现象,一直议到大人们的种种不健康心理对孩子们的影响,感觉全社会对自身心理健康仍然关注的不够,应该引起更广泛的重视。
回家路上,我满脑子都是大学生自杀事件,甚至忘记了去朋友家的初衷。一进家门,冲孩子劈头就一句:“无论遇到什么事,咱都得好好活着!”听得孩子仗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笑了,连忙把在朋友家听到的、我们议论的一股脑全倒给了孩子。说完这些,我使劲鼓了鼓气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万一考砸了,你受得了吗?”这句话,我憋了一路,特想问又怕问。话音还没落,孩子呵呵一笑:“我干嘛和自己过不去,再者说,只要认真准备,也不会太糟糕啊!”听完孩子的话,我笑了,笑自己担心的一点没道理,太缺乏理性。
星期天,在网上闲逛至北京考试报戚总编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m/qihaiyan)。赫然一行“珍惜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吸引了我,一看内容,真是巧啊!戚总写道:“3月18日,北大又一位博士生撒手人寰。痛惜之余,我不禁向家长、学校和全社会呼吁:珍惜生命教育刻不容缓。”读罢全文,我立刻跟贴:“昨天,遇一位北大大四的学生,现已经保研,提起此事,含泪欲滴。后他又介绍说,仅仅一年,北大已经有11人自杀或失踪,听后,我感觉非常震惊,回家后,连忙告诫孩子一定要学会自我调适,一定要经得起挫折和磨难。您的这份建议,我要借鉴,以提案的形式提交我市有关部门,谢总编的一腔爱心!”此贴一跟,我大感如释重负,睡了一夜安稳觉。
周一上午开会,没带手机,中午发现有两个外地电话打进,我没回复。晚上才吃过饭,其中一个陌生电话又打过来,我拿起电话接听,对方哭着说:“蓝老师,我不想活了,救救我。”我一楞,连忙安慰并让她慢慢说。原来这是一位离家出走高三女生的妈妈。她想请我和她女儿联系,并劝说她女儿回家,我了解了一些具体情况后,立刻答应帮助她。我又问如何找到的我,她说是通过北京考试报找到的,我立刻意识到另一个陌生电话与考试报有关,我打了过去,果然,是戚总编,她表示情况紧急,与我一时联系不上,就把电话告诉了那位妈妈。戚总编告诉我,她和高中女生电话联系过,并进行了劝说,我表示要和她一起展开拯救行动。当晚,一直和女孩子联系不上,我又给那位妈妈打电话,告诉她不要着急,我一定会继续和她的女儿联系。
今天,忙了一天工作。晚上回到家,我又继续与高中女生联系,总算接通了电话,和女孩沟通了半个多小时,她终于答应不再拒绝接妈妈电话。我又和那位妈妈联系,劝她多给孩子一点回心转意的时间,多给孩子一些信任。女孩虽然现在还没有回到妈妈身边,但我想母女总会有沟通的那一天。最后,我把多年激励自己的一句话送给了她——“战争继续,生活也要继续”,一是为了稳定她的情绪,更是为了鼓励她要勇敢地接受和面对现实。
处理完这件事,我感觉有些身心疲惫,回忆这几天的经历,我深感痛心与难过。痛心的是撒手人寰的学子们,已经无力唤回;难过的是家长如果能多掌握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事情就不会发展到这么严重的程度。
痛心罢,难过罢,我不禁问:我们的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让我们的孩子们如此脆弱不堪一击或行为偏激?面对困苦与挫折的“战争”又有多少成年人能从容应对并继续勇敢地正常生活?
我真想大声呼喊,告诉所有亟待拯救的学子和面临困难不知所措的家长,勇敢地迈过今天,明天的太阳会更亮!
救救我们的孩子!救救我们的家长!
儿在高三日记 2006年3月21 星期二
战争继续,生活也要继续(文/蓝水怡)
别以为只有人爱扎堆,其实这世上的事更爱扎堆。从星期六到今晚,该不该发生的事,全让我遇到了,好象冥冥之中有人给安排好的。
星期六,朋友来电话邀我去她家玩,说她家那位已经保了研的北大学子回来啦。一听这消息,我立马就往朋友家跑,就想听听大学子对我家臭小子报考志愿的建议。
进了朋友家,还没等我打探报考志愿的事,不知不觉话题竟转到北大又一位博士生坠楼自杀。大学子说这件事时,眼圈都红了,怕小伙子不好意思,我连忙转过脸,假装没看见。稍等片刻,我和朋友同时说:“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吧!”小伙子立刻解释:“确实压力太大了。”接着他介绍了一番北大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制度。可我和朋友仍坚持认为是大学生的心理太过脆弱,禁不起一点风浪。接着,我们从近年学生自杀频发的现象,一直议到大人们的种种不健康心理对孩子们的影响,感觉全社会对自身心理健康仍然关注的不够,应该引起更广泛的重视。
回家路上,我满脑子都是大学生自杀事件,甚至忘记了去朋友家的初衷。一进家门,冲孩子劈头就一句:“无论遇到什么事,咱都得好好活着!”听得孩子仗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笑了,连忙把在朋友家听到的、我们议论的一股脑全倒给了孩子。说完这些,我使劲鼓了鼓气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万一考砸了,你受得了吗?”这句话,我憋了一路,特想问又怕问。话音还没落,孩子呵呵一笑:“我干嘛和自己过不去,再者说,只要认真准备,也不会太糟糕啊!”听完孩子的话,我笑了,笑自己担心的一点没道理,太缺乏理性。
星期天,在网上闲逛至北京考试报戚总编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m/qihaiyan)。赫然一行“珍惜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吸引了我,一看内容,真是巧啊!戚总写道:“3月18日,北大又一位博士生撒手人寰。痛惜之余,我不禁向家长、学校和全社会呼吁:珍惜生命教育刻不容缓。”读罢全文,我立刻跟贴:“昨天,遇一位北大大四的学生,现已经保研,提起此事,含泪欲滴。后他又介绍说,仅仅一年,北大已经有11人自杀或失踪,听后,我感觉非常震惊,回家后,连忙告诫孩子一定要学会自我调适,一定要经得起挫折和磨难。您的这份建议,我要借鉴,以提案的形式提交我市有关部门,谢总编的一腔爱心!”此贴一跟,我大感如释重负,睡了一夜安稳觉。
周一上午开会,没带手机,中午发现有两个外地电话打进,我没回复。晚上才吃过饭,其中一个陌生电话又打过来,我拿起电话接听,对方哭着说:“蓝老师,我不想活了,救救我。”我一楞,连忙安慰并让她慢慢说。原来这是一位离家出走高三女生的妈妈。她想请我和她女儿联系,并劝说她女儿回家,我了解了一些具体情况后,立刻答应帮助她。我又问如何找到的我,她说是通过北京考试报找到的,我立刻意识到另一个陌生电话与考试报有关,我打了过去,果然,是戚总编,她表示情况紧急,与我一时联系不上,就把电话告诉了那位妈妈。戚总编告诉我,她和高中女生电话联系过,并进行了劝说,我表示要和她一起展开拯救行动。当晚,一直和女孩子联系不上,我又给那位妈妈打电话,告诉她不要着急,我一定会继续和她的女儿联系。
今天,忙了一天工作。晚上回到家,我又继续与高中女生联系,总算接通了电话,和女孩沟通了半个多小时,她终于答应不再拒绝接妈妈电话。我又和那位妈妈联系,劝她多给孩子一点回心转意的时间,多给孩子一些信任。女孩虽然现在还没有回到妈妈身边,但我想母女总会有沟通的那一天。最后,我把多年激励自己的一句话送给了她——“战争继续,生活也要继续”,一是为了稳定她的情绪,更是为了鼓励她要勇敢地接受和面对现实。
处理完这件事,我感觉有些身心疲惫,回忆这几天的经历,我深感痛心与难过。痛心的是撒手人寰的学子们,已经无力唤回;难过的是家长如果能多掌握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事情就不会发展到这么严重的程度。
痛心罢,难过罢,我不禁问:我们的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让我们的孩子们如此脆弱不堪一击或行为偏激?面对困苦与挫折的“战争”又有多少成年人能从容应对并继续勇敢地正常生活?
我真想大声呼喊,告诉所有亟待拯救的学子和面临困难不知所措的家长,勇敢地迈过今天,明天的太阳会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