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详注上卷七虞(三)
(2018-07-22 11:38:32)
标签:
教育声律启蒙育儿成长 |
分类: 闲情偶记 |
秦对赵,越对吴,钓客对耕夫。箕裘对杖履,杞梓对桑榆。天欲晓,日将晡,狡兔对妖狐。读书甘刺股,煮粥惜焚须。韩信武能平四海,左思文足赋三都。嘉遁幽人,适志竹篱茅舍;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秦:这里是秦应该指战国七雄的秦国,而非秦朝。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赵:战国七雄之一。
越:古国名,国都为会稽(今浙江绍兴)。春秋末期,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谋雪耻,最终灭吴称霸。战国时为楚国所灭。
吴:古代以“吴”为国号的国家很多,此处指春秋时期的吴国,统治着淮河以南至浙江太湖以东的大片地区,传至夫差,为越王勾践所灭。
钓客:垂钓的人。
箕(音jī)袭:能继承父业,引申指能继承父业的后辈。箕,簸箕,用柳条编织而成。裘,皮袍,此处指铁匠系于胸前,防止溅起的火星烫伤身体的皮具。《礼记·学记》上说,冶铁能手的儿子,一定要学习制造防护用的皮具;造弓能手的儿子,一定要学习做簸箕(因为这些工作都是冶铁造弓的基础)。
杖履:拄拐杖穿鞋子(的人),代指老人、长辈,是敬老之词。杖,于杖,老人所用。履,鞋,古人进房间必将鞋脱于门外,老人则可进入房间后再脱鞋。
杞(音qǐ)梓(音zǐ):杞树和梓树,后喻指优秀人才、栋梁之才。
桑榆:桑树和榆树,后喻指日暮和晚年。
欲:将。
晓:天明、天亮。
晡(音bū):古代以十二地支来记录一天的时辰,晡指申时,即下午三点至五点,有时也泛指晚间。
狡兔:狡猾的兔子。有成语“狡兔三窟”,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妖狐:也称狐妖,狐仙或狐狸精。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狐狸能修炼成仙,化为人形,与人来往,故称。
读书甘刺股:出自《战国策·秦一》的典故,形容学习刻苦。苏秦为战国时的纵横家,用连横的外交策略(秦国联合东方某国,对付东方的其它五国)游说秦王,未能成功。归家后发奋学习,想打瞌睡时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最终学成纵横之术,劝说东方六国君主实行合纵的策略(六国联合,对付秦国),同时担任六国的相。甘,味道好,此处是“认为……味道好”的意思。股,大腿。
煮粥惜焚须:出自《新唐书·李贵力传》的典故,形容手足情深。唐朝开国功臣英国公李勣天性友爱,他姐姐病了,李勣亲自为姐姐熬粥,不觉被火烧掉了胡须。其姐劝他不必如此,他说:“姊多疾,而勣且老,虽欲数进粥,尚几何?”(姐姐您多病,而我又年老了,即使我想多给您熬几次粥,又还能熬几次呢?)
韩信武能平四海:韩信:秦末汉初人,通兵法,为刘邦平定天下屡立战功,封楚王。后被人诬告谋反,为吕后所杀。四海,指全国各地,指天下、全国。
左思文足赋三都:左思,西晋人,博学能文,以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洛阳豪贵争相传抄,洛阳因之而纸价飞涨。有成语“洛阳纸贵”,形容文章风行一时,人以先睹为快。足,足以,能够。
嘉遁:合乎正道的退隐,合乎时宜的隐遁。遁,隐居的地方。
幽人:隐居之人。
适志:使自己的志向得以满足。
胜游:快意的游览或指胜游之地。
玩情:沉溺于感情。
柳陌花衢(音qú):指妓院聚集之处。陌,街道。衡,四通八达的大道。
2018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