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详注上卷三江(二)
(2018-07-16 13:24:06)
标签:
成长教育声律启蒙育儿 |
分类: 闲情偶记 |
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清风生酒舍,皓月照书窗。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夏日池塘,出没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旌(音jīng):古代使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旆(音pèi):古代未端形状似燕尾的旗帜。
盖:车盖,古代竖立在车上用来遮阳蔽雨的器具,形状类似现在的雨伞。
幢:张挂于车或船上的帷幕,此处是借对,参考前注。
故国:这里指祖国、本国的意思。
他邦:别的国家。
九泽:古时九个大泽,据《书·禹贡》载,指大陆泽、雷夏泽(雷泽)、大野泽、孟潴泽(孟渚泽)、彭蠡泽(鄱阳湖)、云梦泽(洞庭湖)、菏泽(渮泽)、震泽(太湖)、荥泽。关于九泽的记载不同出处有不同表述。
三江:古代的三条江,其名称各书记载大不相同。《尚书·禹贡》中的“三江”,据唐陆德明《经典择文》的说法,是指松江、委江、东江。也有指钱塘江、扬子江、松江。
岌岌:山高险峻的样子。
淙淙:流水发出的轻柔的声音,这里应该是形容流水干净的样子。
振:震动,引申为被敲击的意思。
撞:冲打,碰击,这里是敲钟、撞钟的意思。
清风:指清凉的风。《声律启蒙与诗词格律详解》写作“凊”(音qìng),并有注解:“凊,凉、寒。原书用‘凊’字,其实,作‘清’也可以,意义相同,在平仄方面对仗更工整。”
酒舍:指酒店。
皓月:明亮的月亮。
阵上倒戈辛纣战:出自典故。《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伐商,在牧野会战中,商朝兵士在阵前起义,倒戈反击,商纣王被迫登鹿台自焚。倒戈,将武器倒过来指向己方的军队,代指背叛。辛纣,商纣王;辛,为天干之一,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道旁系剑子婴降:出自典故。《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率军逼近咸阳时,秦朝末代皇帝子婴,以绳系颈,系剑于道旁,素车白马降汉军,后被项羽所杀。子婴,秦始皇的孙子;子,为地支之一,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被称为“十二地支”。
鸥:鸥科动物,形色像白鸽或小白鸡,性凶猛,长腿长嘴,脚趾间有蹼,善游水。喜成群飞翔,三月份产卵。生活在海边的称海鸥,生活在湖边或江边的称江鸥。
浴波:浴波,犹破水。浴,洗身,洗澡;波,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
帘幕:用于门窗处的帘子与帷幕。
营:营造。
垒:原义指军营,此处引申指燕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