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园生活大学生安全套主持人 |
大学生不能只懂使用安全套
新语
昨天闲得无聊的时候,拿着电视遥控器一个一个频道翻阅着。偶尔翻到中央电视台的一档《挑战主持人》的节目,由于“挑战”的双方是山东艺术学院和上海师范大学的大学生,而测试的题目又都是围绕着山东和上海而问,我就饶有兴趣地停下来,看了几分钟。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道,现在的大学生的知识水平真是太差了,看得我是大跌眼镜。
测试题出的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顶多是初中水平的,根本没法与幸运52或开心词典的题目相比,而且题目所涉及的范围无外呼与山东和上海的地域有关系。然而就是这些初中水平的题目,却让我们的大学生们纷纷败下阵来。
比如,济南的别称是什么?即使不是济南人,但凡了解一下济南的人都知道,济南因为泉水之多,而被美誉为泉城。但是就是这么一道简单的题目,居然淘汰了2人。还有一道题目问:上海的地方戏叫什么,上海的简称是什么?我一听主持人念出这道题目,我就想,太容易了,而且重复。不料,就这道题还真难住了两个学生,其中一个山东学生虽然知道上海的简称是“沪”但是却把上海的地方戏回答成“吕剧”。这就不仅是知识面太窄的缘由了,不要说这孩子有没有基本的逻辑概念,甚至连普通的联想似乎都没有啊!
在回答十三世纪游历中国的旅行家的名字时,居然有人把马可·波罗写成马克·吐温。马可·波罗和马克·吐温两个人虽然都叫“马克”,但是两个人差着600年,而且一个是意大利人,一个是美国人。这种混淆真让人哭笑不得。
如果说,马可·波罗和马克·吐温都是外国人,咱们容易记混也罢。可对于我国南宋时期济南籍的大词人辛弃疾,我们的大学生依然是张冠李戴。一个说成是徐志摩,一个说成是刘禹锡。且不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一句词是多么的有名,就是南宋、词人、济南和男性的“他”这几个关键词,也很容易让我们立刻想到辛弃疾。更为可笑的是,其中一位嘉宾评委居然是这样“评判”的:学生能说出徐志摩、刘禹锡这样生僻的名字,也说明我们的学生是读了很多书的。我不知道这位嘉宾评委是幽默还是无知?能把徐志摩搞到宋朝去,能把宋词和唐诗混为一谈,如果这也叫读书的话,那倒还不如不读的好。
按理说,学校推荐出来参加中央电视台比赛的学生应该是经过挑选和准备的。而上面例举的这几道题目都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的常识,但是从他们临场表现出来的知识的匮乏来看,我真的不知道这些“大学生”每天都在干什么?前天是世界艾滋病日,于是,昨天在电视里看到很多大学生在街上、学校里向路人免费发放安全套、宣传安全套的作用。我以为学生们还是应该少去摸一点安全套,多读一些应该读的书籍。光知道安全套的使用方法,不知道济南的美誉是“泉城”的学生,即使不得艾滋病,也如同行尸走肉。如果今后我们电视台的主持人都是这种水平的话,那么我们的电视台大概应该考虑关门了。“要锡戴是,在回答十三世纪来,那么我们的电视台应该可以考虑关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