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情人节七夕第三者 |
一年四个情人节
乐百氏
七夕节是我国的一个古老的节日,牛郎和织女的神话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当文学家们把牛郎和织女的神话改编成董勇和七仙女美丽的爱情故事后,七夕成为中国的“情人节”也就顺理成章了。
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我国的年轻人又开始流行过西方的“情人节”,有玫瑰花的西式情人节似乎比七夕节过得更有味道。
然而不知何故,自从西方“情人节”流入中国后,“情人”就逐渐演变成了“婚外恋人”的代名词。于是,“情人节”就变成了“第三者节”。大批“情人”假借“情人节”幽会,搞得家里的正宫娘娘备受冷落,只能在家形影相吊。有识之士不失时机地把“七夕节”推将出来,搞成了“中国的情人节”,甚至还在七夕节举办接吻大赛(真想知道牛郎和织女是如何接吻的),希望能与西方情人节比试一下文化功底。但“节日”一经推出,却依旧落入俗套。中国情人节不仅没能成为合法夫妻的节日,反倒为第三者的插足又提供了美好的机会。受到冷落的“正宫娘娘”们,防了“西情”还要防“中情”,终于尝到了“倍”受折磨的滋味。
据说,情人节期间生意最好的不是卖玫瑰花的,也不是西式的餐厅,而是私家侦探。一批受到了冷落的“正宫娘娘”,纷纷聘请专业的私家侦探,监视自己家不守“公”道,喜欢沾花惹草的老公和什么人一起过情人节。所以,私家侦探虽然收费不高,但是生意很好。一到“节日”,常常是应接不暇。
“情人节”让那些半老徐娘们,既伤了心,又花了钱,甚是郁闷。因此,徐娘们对“情人节”多有抱怨,更害怕过“节”。然而老天爷却好像是偏要和他们作对似的,在刚过去的狗年里居然过了四个情人节:刚进丙戌年,年还没有过完, 正月十七就遇到了西方“情人节”;7月31日又遇上了“中国情人节”;还没过一个月,8月30日又遇到了闰七月的初七;到了腊月27,眼瞅着就要过年了,又遇上了2007年的西方“情人节”。而每到“情人节”,徐娘们都要对老公们实行“防范,防范,再防范”的策略,严加看管。真是劳民伤财!
商量商量,咱们中国人能不能少过两个“情人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