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愚人节的新闻?
喜之郎
离愚人节还有10多天的时间,我们已经在报纸上闻到了愚人节的味道。
20号《法制晚报》的一篇题为《国家大剧院南侧路直通长安街》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在北京住了20多年了,长安街是东西向的大街,在建设中得国家大剧院的正北面。所以我实在想不通国家大剧院得南侧路怎么能直通长安街呢?
我抑止不住好奇心,仔细看了下去:
“本报讯(记者汪红通信员魏谦 胡世钦) 今年9月底前国家大剧院西边将新增一条南北方向道路,将长安街和前门西大街相连。
。。。。。
该工程将在国家大剧院的西侧拓宽原来仅6米宽的石碑胡同和兵部洼胡同。其中,石碑胡同紧挨着国家大剧院西侧,向南延伸到兵部洼胡同,再向南一直到前门西大街。
。。。。。。
据悉,该路名称暂定为国家大剧院南侧路,今年9月底前完工。”
从这篇报道中,我们清楚的可以看到:这条新拓宽的道路在国家大剧院的西侧,而且,报纸上还明确地画了一张示意图。
http://img44.pp.sohu.com/images/blog/2007/3/22/22/16/11210f78a32.jpg
明明是在国家大剧院的西侧,为什么要起名为“国家大剧院南侧路”而不叫“国家大剧院西侧路”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么一件小事,有一名记者俩位通信员参与采访写作,况且还有编辑、校对、审核等多重关节,怎么谁也没有发现南侧与西侧的差别呢?不过还算幸运的是《法制晚报》还没有把“南侧”错成“男厕”,否则,这条路建成以后就成了“女士不宜”了。
联想到去年就有《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王晓峰早早在3月8日就给大家讲了一个大大的愚人节故事。估计这又是《法制晚报》的记者们在提前给我们开愚人节的玩笑了。
但是,今天毕竟不是愚人节,媒体不能跟读者开这种玩笑。这会让人贻笑大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