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难推理与逻辑悖论及它们的隐喻意义

(2009-03-28 15:40:40)
标签:

杂谈

分类: 谐趣调侃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又说主张“辞达而已矣”。老夫子不喜欢那些花言巧语、一味鼓弄唇舌之辈,认为言语能够表达清楚意思就好。孟子也说过这样的话——“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从我的本意来讲,我并不喜欢和别人争辩,但是当有现实需要的时候,我也可以不得已而为之。这样综合看起来,儒家在对待言辞的问题上,是一方面自己不会主动的去玩文字游戏,另一方面,在有人以为我之不屑为不能而挑衅时,则不妨牛刀小试一番。希腊的诡辩学派在发展逻辑,运用语言文字上的态度和儒家的观念背道而驰,他们以似是而非的诡辩言辞,混淆人们的耳目,得出有悖于事实的言论。

当然,诡辩不只存在于古希腊,中国战国时期的名家也擅长此道;二难推理在孟子那里得到很好的运用,在西方也从古代一直延伸至今。二难推理用来让人陷入一种自相矛盾,或这由不合逻辑的规定或条件所造成的无法摆脱的困境、难以逾越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或者是事陷入了死循环,或者跌进逻辑陷阱。诡辩论则是以一种诡辩的逻辑和天花乱坠的言辞,博取人头脑短暂空白期间的信任。二者看似类似,实则不同。上升到哲学层面上说,二难推理揭示出那些我们在人生当中不想碰到,但是有时却又无法避免的窘境。诡辩论“实践上错,逻辑上对”的状况,提醒我们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定的距离。

 

二难推理一、欧提勒士半费之讼

古希腊人欧提勒士,师从著名的辩者普罗达哥拉斯学习法律。他们约定学习期间欧提勒士只付一半学费,等他学成打赢第一场官司才付另一半,输了则不付。欧提勒士毕业之后,迟迟不接官司,普罗达哥拉斯很久没收到学费,一怒之下就把他告上了法庭

 

普罗达哥拉斯提出了以下推理:

如果你打赢了这场官司,那么按照合同你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如果你打输了这场官司,那么按照法庭判决你也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总之,无论这场官司你打赢或者打输:你都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欧提勒士则针对老师的理论提出一个完全相反的推理:

如果我打赢了这场官司,那么按照法庭判决我不必付给你另一半学费;

  如果我打输了这场官司,那么按照合同我也不必付给你另一半学费; 

总之,这场官司我打赢或者打输:我都不必付给你另一半学费。

 

二难推理二、孟子不得已之辩

《孟子·公孙丑下》中陈臻问孟子,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以前在齐国,齐王送您一百镒好金您不接受;在宋国,送您七十镒,您接受了;在薛,送您五十镒,您接受了。如果以前不接受是对的,那么后来接受就是错的;后来接受如果是对的,那么以前不接受就是不对的。在这两种情况中,您必定处于其中的一种了。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都是对的。当在宋国的时候,我将要远行,远行的人必然要用些路费,宋君说:送点路费。我为什么不接受?当在薛地的时候,我有防备(在路上遇害)的打算,主人说:听说需要防备,所以送点钱给你买兵器。我为什么不接受?至于在齐国,就没有(送钱的)理由。没有理由而赠送,这是收买我啊。哪有君子可以用钱收买的呢?

 

二难推理三、东方朔偷饮长生酒

《湖南通志》记载:“酒香山在君山,上有美酒数斗,饮斗着即为仙。”原来此山中生长着一种开黄色小花的青藤,花香带着一股酒味,这种藤叫酒泉藤。传说用藤上的小花酿的酒,喝了长生不老,可以成仙。这事相传到汉武帝耳里,汉武帝斋居七日派人派使臣栾巴率领男女数十人迁来君山,来人不但将仙酒全部倒走,而且连酿酒用的酒香藻也全部拔走了。仙酒运到京城,却被当能言善辩的臣子东方朔偷饮了。汉武帝要杀他,东方朔说:“如果真是仙酒,陛下杀我不死;如果杀死了,这就不是什么仙酒!”

 

东方朔提出的推理:

如果这酒真能使人不死,那么你就杀不死我;

如果这酒不能使人不死,那么它就没有什么用处;

总之,你或者杀不死我,或者不必杀我。一句话,不用杀我就是。

 

二难推理四、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圈套

约赛连是二战期间,美国的一个飞行中队的上尉轰炸手。最初他满怀拯救正义的热忱投入战争,立下战功,被提升为上尉。然而慢慢地,他在和周围凶险环境的冲突中,亲眼目睹了那种种虚妄、荒诞、疯狂、残酷的现象后,领悟到自己是受骗了。他变严肃诚挚为玩世不恭,从热爱战争变为厌恶战争。他不想升官发财,也不愿无谓牺牲,他只希望活着回家。看到同伴们一批批死去,内心感到十分恐惧,又害怕周围的人暗算他,置他于死地。他反复诉说“他们每个人都想杀害我”。他渴望保住自己的生命,决心要逃离这个“世界”。于是他装病,想在医院里度过余下的战争岁月,但是未能如愿。

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发疯,那就说明你没疯。”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同时又规定,凡能意识到飞行有危险而提出免飞申请的,属头脑清醒者,应继续执行飞行任务。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飞行员飞满上级规定的次数就能回国,但它又说,你必须绝对服从命令,要不就不准回国。因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加飞行次数,而你不得违抗。如此反复,永无休止。最后,尤索林终于明白了,第二十二条军规原来是个骗局,是个圈套,是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逻辑悖论一、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

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假设乌龟先爬一段路然后阿基里斯去追它。芝诺认为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因为前者在追上后者之前必须首先达到后者的出发点,可是,这时后者又向前爬了一段路了。于是前者又必须赶上这段路,可是这时后者又向前爬了。由于阿基里斯和乌龟之间的距离可依次分成无数小段,因此阿基里斯虽然越追越近,但永远追不上乌龟。

 

逻辑悖论二、飞矢不动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认为,飞着的箭其实是不动的。他说,如果每件东西在占据一个与它本身相等的空间时是静止的,而移动位置的东西在任何一个瞬间总是占据着这样的一个空间,那么飞着的箭就是不动的了。在空中飞行的箭是沿一条线飞行的,线是由点组成的,那么可以理解为箭在第一瞬间是静止的,以此类推在接下来的无数个点上,箭在该点上都是静止的,那么这无数个点的连接,便是箭的静止状态的延续。所以,飞动的箭是不动的。

 

逻辑悖论三、一整袋谷子落地时没有响声

一粒谷子落地时没有响声,两粒谷子落地时也没有响声,三粒谷子落地时还是没有响声……以此类推,一整袋谷子落地时也不会有响声。

 

逻辑悖论四、白马非马

相传,有一天赵国的公孙龙子骑著一匹白马要进城,该城门的看守官说,依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公孙龙认为,事物和概念都是有差别的,所以概念与概念之间也绝没有联系。在他看来,“白马”与“马”这两个概念不同,因此它们之间毫无联系,从而推断出:“白马”不是“马”。他认为“白马”这个概念是既名“色”又名“形”的,而:“马”这个概念只是名“形”,故而“白马非马”。公孙龙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命题,提出了另一论据:“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最后它说服了守城官,於是就骑著他的 (不是马的) 白马进城去了。

 

逻辑悖论五、理发师悖论

一个理发师声称他只给不为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理发师是否给自己理发?如果他不给自己理发,那么按照他的声称,他应该给自己理发。如果他给自己理发,那么他便具有“不为自己理发”性质的,也就是他不为自己理发。

 

逻辑悖论六、说谎者悖论

一个人说了一句话:“我现在在说谎”。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句话是真话,还是谎话。假设这句话是真话,由它的内容所指,则这句话是谎话;反过来,假设这句话是谎话,那么“我现在在说谎”就是谎话,因此他说的是实话。由这句话是真话,可以推导出这句话是谎言;由这句话是谎话,又可以推导出这句话是真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