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2017-12-29 13:32:0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论文 |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摘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设计和组织较好的幼儿园区域活动能够给幼儿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我、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使孩子们在获得知识经验的同时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促进自我发展。那么幼儿园如何更好开展区域活动,下面结合实际工作,就此问题浅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关键字】区域活动、环境、材料、组织、评价。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以其独特的“自由、自主、宽松、愉快”的活动形式深受幼儿的欢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认为:“游戏活动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一、注重区域环境的创设
(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年龄特点、兴趣、季节及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区域活动环境,使活动区域成为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的一片沃土。比如对于小班的环境创设,由于孩子最典型,最熟悉的生活经验就是家,接触最多的是家人,我们就为小班孩子创设了温馨的,色彩鲜艳的家的环境。
(二)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现有的活动空间,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活动室里面的位置:如图书区、手工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或走廊:如表演区、建构区等。并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
二、投放可操作性活动材料
活动区域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幼儿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而获得多种直接、自然的经验。因此操作材料要能够使幼儿增长知识、获得有益经验、锻炼技能、激发情感。
三、发挥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作用
在区域活动中,最有效的指导策略就是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作为玩伴的身份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或游戏活动,既要简单自然,又要真切地感受和了解幼儿的想法,使指导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为了让幼儿真正实现自主选择、探索游戏,教师应依据幼儿年龄特征,孩子的自控能力差,有时会出现孩子没有目的性或对活动的目的不明确,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以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帮助幼儿明确对活动的目的性,使孩子有目的、有计划的参与区域游戏。同时教师要在活动前帮助幼儿梳理参与的区域游戏,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及游戏的作用。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区域游戏常规
只有当孩子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幼儿才能认真的参与区域游戏活动。比如,如果在一个小区域里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那么就会影响旁边的孩子参与区域游戏。所以,教师应培养幼儿良好的区域游戏常规,帮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逐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四、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评价氛围
总结评价是任何一个活动的重要环节,不可缺少。评价的结果也往往影响到幼儿以后的活动情况,对幼儿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所以评价不能只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的评价。
其次,从幼儿掌握的知识技能上评价,今天玩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在玩建构区时你发现了什么?再次,从情感体验上评价,你玩什么游戏最高兴?今天你有什么快乐的事情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五、结束语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让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让孩子在玩中求发展,真正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多引导幼儿自己在区域中去探索,去发现其中的乐趣。我们尽量做一个专业的老师,引领家长,发展幼儿,以幼儿为中心,做一个现代化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黄俐;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
[2]朱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