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活期存款零利率陷央行不仁、不义

(2006-01-05 15:51:18)

活期存款要调整为零利率吗?

 

最近,有媒体传言,由于国内银行存贷差过高,以及人民币汇率改革又只能逐渐地进行,为了减少国内银行流动性过多的风险,说什么央行正在考虑出招,使居民不再把资金存到银行,而是投资于债券、基金等领域,从而降低银行的流动性,减少银行存贷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把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和活期存款利率都下降为零。

不管这一些流言是真是假,假定信其有,那么这损招一出,就如利率税一样,伤害的肯定是国内最为普遍的一般储户,而对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因为,目前国内银行存在的大量流动性是由于利率过高引起的吗?这种流动性在各个银行的分布又是如何?可以说,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多,并不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只不过几大国有银行占其网点多的优势特有的现象。对于其他银行来说,不仅是流动性不多,而且流动性缺乏。特别是对于广大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更是如此。

再且四大国有银行流动性的泛滥并非是由于存款利率过高的结果。很简单,在早几年,也曾经有人认为中国居民的储蓄率过高,就在于利率过高,因此,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时连续减利息,但国内储蓄并没有利息下调而减少反之则越来越多。只不过,民众感觉到利息过低,由以往长期存款改为活期存款。在这段时间,随着利率的下降,居民的活期存款所占的比重由30%上升到50%以上。还有,正因为银行管制下的利率过低,目前有近万亿的资金在银行体系外循环。可以说,降低利率不仅没有达到政策设定者的目标,反之,其负的影响与作用则十分显著。

对于目前国有银行的流动性过多,最主要原因是2005年以来的进出口顺差以及大量游资进入银行体系产生存款增加。因为,在我国强制性结售汇制度下,随着国际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不断进入,以及国内外经济主体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所进行的各种套利行为,导致外汇占款规模不断地扩大,从而导致国有银行的流动性泛滥。在种情况下,由于这种流动性所具有内在性,它不能由央行所控制,也不是央行货币政策有意使然,从而也就是不能反映经济体系内在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只要人民币汇率机制没有真正形成,这种外汇占款对国内银行流动性冲击必然会产生。不过,随着近期美元的升值,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弱,外汇占款规模对国内银行流动性所产生的压力自然会减弱。

还有,目前国内银行业流动性增加也是与四大国有银行商业化,与银监会对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有关。在国内银行商业化之前,国内银行的经营往往是以存定贷,从而也有信贷规模的管制,再加上国家的担保,国内银行根本就没有资本充足率的概念,银行的信贷差自然也小。但是,目前的情况则不同,按照银监会的指引,每一家商业银行都必须满足巴塞尔协议规定,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要上市相关的资本充足率更是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存贷差稍大也是自然。再加上银行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严格管理,银行流动性增加应该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只不过,银行面对这些过高的流动性如何找到一种提高其效率的平衡点。

从以上看到,如果央行真的要取消活期存款利率,那么要达到其初衷是不可能,甚至于会南辕北辙。不过,如果央行真的要这样,从表面上看最大获利的当然是银行,受到最大损害的是广大的一般储户。如果以目前14万亿居民储蓄存款来计算,其中活期存款若50%,则7万亿,那么一个活期存款利率大概在500亿,减去利息税100亿,那么国内银行可以不动一兵一卒净获利400亿。这是从账面上来说。但民众对政府这样的利息政策如何反映则不相当不确定的。

因为,取消活期存款利率后,居民的这部分活期储蓄存款一定会离开银行进行其他金融市场吗?我想这是相当不确定的。如果这部分资金流出银行体系,那么它们一定会按照央行设计的路线图进入所设想的金融市场吗?我想这更是会相当不确定。如果这资金进入非正规的民间信贷市场(目前这个市场利率为12%左右),其结果更是难预测了。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可能是央行不愿看到的。

还有,从银行角度说,在目前情况下,即使央行宣布“银行有权取消活期利率”,恐怕也没有哪家商业银行会去实行。因为,尽管目前央行对利率实行严格的管制,但是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是十分激烈。如果这些过高流动性四大国有银行取消活期利率,那么大量的存款就会流向其他股份制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到这时候,四大国有银行的最基本的一点优势消失,其市场竞争力自然减弱。可以说,在激烈的银行竞争中,只要各商业银行有一定的利率定价权,在目前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要取消活期存款利率并非易事。

总之,在目前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央行若以其管制来取消活期存款利率,其结果只能是百害而无一利,特别是央行以强制性的方式迫广大储户举手待擒,更是会陷央行为不仁、不义、不利的陷阱之中。因此,在世界利率进入上升周期、国内利率严重低估之际,对于一些好事之徒的损招,央行一定要慎重而行。而要化解目前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市场流动性过大、资产泡沫持续吹大等,利率上升是必由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回就网友
后一篇:人在旅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