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卫健委:莫把营销当科普

标签:
杂谈艾滋李想职业暴露 |
分类: 笔做利箭网为弓 |
如图,最近朋友圈有一篇关于艾滋职业暴露的文章刷屏了,这种事如果在12月1日还属正常,现在被刷到10万+,到底是什么原因?这篇文章的题目叫《我是一名医生,染上艾滋的第22个小时,我完成了自救》,和印象里的科普和宣教材料不一样,文章题目非常符合社群营销的要求,简单说就是夺人眼球,除了医生职业暴露的事情植物,文章所渲染的艾滋病人故意传播、报复社会写的就更加耸人听闻,甚至骇人听闻。
社群营销天然不是耸人听闻,但耸人听闻天然就是社群营销。那么是深圳卫健委与时俱进玩新媒体运营了吗?很明显不是,因为这篇推文转载自一个叫“医学中文网”的微信公众号。

这个“医学中文网”又是什么来头?万能的BING找一下,分分钟现身:
在“医学中文网”网站底部果然有微信公众号,扫一下,正是这个“医学中文网”微信公众号。

不出意料,在公众号文章列表中找到了这篇同名的文章,奇怪的是,发布时间是19年6月27日。

继续BING,其实所谓的医学中文网,是一个医学会展信息网,而主办单位广州正和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让客户通过会展做生意更便捷”会展服务公司。


从网站的内容、公司的业务来看,这篇是社群营销的推文,并没有直接的商业目的,也谈不上“意在科普分享”的水平。
那么为什么两篇推文发布时间不一样?难道是有一篇删除了重新发布的吗?我们在推文中找到了原因。请看:

原来是因为授权问题,不得已在获得授权后重新发布,发布后注明了版权来源,并声明了几个原来推文中不严谨的、网友提出异议的问题。这点上比深圳卫健委认真一点,虽然他们也没有足够给大众做科普的专业水平。
那么深圳卫健委是否也因此重新在推文上做了版权声明以及对网友提出质疑的修正吗?到今天为止还没有。我们看看他们是如何对待网友的质疑的:一律回复“谢谢指正”,但是就是不修改。



看来最后一把飞刀扎的太狠了,深圳卫健委没好意思回复。
我的推测是这样的:深圳卫健委好容易有了一个10万+的推文,就这么删了,工作汇报怎么写呢?改掉重新发布,问题没了,但是10万+也没了。保持现状,虽然有质疑,但是还有10万+啊。怎么选,大家应该明白了吧。
推文里引用的医生职业暴露的故事来自知乎,我也在知乎上找到了原文,只是推文把故事做成了漫画,粗暴刻板地把艾滋病人画成了长满脓包的形象(我已无力吐槽)。有网友留言对职业暴露的细节有质疑,比如切排手术为什么缝合、急诊检验科不下班等,不得不让人怀疑整个事件的真实性。
但是,我们没必要在这里讨论事件的真伪,因为职业暴露确实会发生也发生过,这是毫无疑问的。我就亲眼见过艾滋病房的护士在给病人扎点滴的时候刺破了自己的手,这种感染的几率大概是三百分之一。——在此顺便表达我个人对艾滋病临床医护人员的敬意!
我所关注的重点在于,推文所宣传的艾滋病人恶意传播是否属实,是否是我们所面对的主要的艾滋病感染风险?我们跳过医生的故事往下看。

我们不讨论这个事实的真实性,因为这类事实是肯定会存在的,讨论个案是否属实无意义。临床医生经常能听到病人说,我是第一次找小姐,我就这一次没戴套等等,我们很理解有些病人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别人对自己道德上的认可,从而避免更糟糕的对待或歧视,通常也没有医生会对此进行确认,因为这与治疗无关。
从感染概率上看,女性在单次无保护阴道性交感染HIV 的几率是四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分别是两个不同的数据源),一次就感染的情况绝对会发生,谨慎、不侥幸是对的,但是不应该是防范“恶意传播艾滋的人”,就算他们组团,也绝对是极少数的个人,而不是下图所说的真的很多。

推文中引用的来自网络传播的恶意报复事件,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抢银行有组团的,涉黑有组团的,这些想犯罪的人都不会在网络上高调宣扬战果,那么真想组团报复社会的艾滋病人为什么会选择这么做?因为像这种行为,绝对是可以报警抓人的,中国对艾滋病人也一样会收监和判刑。——真想或者真的在犯罪的人,他们不会这么傻,网络又不能隐形。
有没有恶意传播艾滋的人?一定有,而且我也认识几个故意传播艾滋的人,——十几年来我所见过的病人几千人是肯定有的。就像作生意的,一定有人存心去诈骗其他人。但是恶意传播艾滋的人,不是艾滋传播的最主要原因。
那么艾滋传播最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是那些已经感染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的人。在艾滋病流行病学,有一个概念叫“传染系数”,意思是每检测出一个人HIV抗体阳性,全社会大概还有N个人已经感染但是没有检测出来,因为每个国家的不同群体的HIV感染率都有不同,所以这个系数在不同国家差别比较大,基本上在20左右,随着检测的人数的增加,这个数值也在下降。中国的HIV疫情估计使用的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推荐的Spectrum软件,也是利用不同人群艾滋病感染率、感染者疾病进展和死亡等多年连续的数据,根据人口统计数据测算疫情。这个和传染系数的理论是类似的。在中国,这个HIV传染系数是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检测出来的艾滋病人一定远多于已经检测出来的艾滋病人。
除了两边的人数相比差异巨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经性感染艾滋的最大风险是信任。因为信任才会不戴套。——与陌生网友约P有敢不戴套的吗?没听说过艾滋难道没听说过梅毒吗?
而且因为信任才会发生多次无保护性行为,这对于艾滋的传播才是最危险的——因为单次感染概率非常非常低。在中国,流行病学也证明了,感染艾滋的最大的原因是异性间重复的无保护性行为;在艾滋流行比中国更早的泰国和印度流行状况更早证明了这一点,在泰国,女性感染艾滋的90%的原因竟然是结婚,因为结婚才会发生重复的、无保护的性行为。因此十几年前在泰国和印度的艾滋病宣传口号就打出了:“爱情才是艾滋病的最大风险”、“不要因为信任对方而感染艾滋病”。
所以,我们应该很清楚地得到这个结论:恶意传播艾滋的病人再多,也不可能比不自知的HIV感染者群体数量更多;再怎么恶意传播,都比不上因为信任不自知的感染者而发生的多次的无保护性行为更容易传播艾滋病。
推文里说的第二个恶意报复社会的方式,是通过血站恶意献血。

通过血站来恶意传播HIV的方式,是不可能的。首先血站是要检测的,而且要经过窗口期之后再次检测合格,才能使用。——不只是HIV病毒会有抗体检测的窗口期。5岁女童通过输血感染,我无法确认真伪,即使是真的,也不能推导出是由于恶意传播。这是归因逻辑错误。
结论是,这篇推文来源于商业公司的社群运营的推文,纯粹为了拉流量,根本谈不上专业背景。本质上,这篇推文和西瓜注射艾滋病毒、艾滋病人公共场所扎针的传播没什么不同,其实就是带着职业暴露的帽子,卖艾滋病人报复社会的私货。恐怕这才是这篇文章10万+的根本原因:因为恐惧而传播。深圳卫健委则是借风使船。
传播这种推文也许会有点好的作用,但是更大的副作用是,让大众对艾滋病人与报复社会产生强关联,进一步恶化歧视,HIV感染者生活/就学/就医/工作各方面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更多人也不敢去检测艾滋病抗体,结果就是助长了传播。这不是塌方推论,这就是现实。
当然,深圳卫健委可以辩解说,文章的原作并不是他们,他们只是转载。如果这个借口成立的话,深圳卫健委转载谣言也没责任了?没错,就事实来说确实是转载,但是转载也需要基本的辨别能力,这也是专业能力的一种体现啊。
脓肿切排术要不要缝合,他们不知道;医院的急诊检验科24小时工作,他们不知道;血站如何检测和使用献血,他们不知道;如何宣传防治艾滋病,他们也不知道。那么这个深圳卫健委到底是做什么的?请看深圳卫健委的官网截图:

卫健委无论职责为何,都不应该向公众发布把恶意传播艾滋传闻当科普的材料,这不是科普,也不是在宣传防治艾滋病,反而会助长艾滋病的传播。
我不是搞基因推论,但是从你们转来的“意在科普”的推文,我不相信卫计委和老龄办合并出来的卫健委,对防治艾滋能有专业的水平。如果你们觉得有给大众科普的专业能力,请证明;如果你们觉得确实没能力,那么请你们不要误导公众,抵消其他机构和个人辛辛苦苦做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除了深圳卫健委,去年转载这篇推文的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安徽共青团”等,在此也一并点名,拜托你们这些大号,请做你们专业的事情,不专业的如果一定要做,麻烦先请教下是不是合适,至少别把公司的营销推文当作科普材料。


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