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笔做利箭网为弓 |
艾滋病:谁应该被歧视?
《光明日报》2006年8月8日发表署名代群的文章《艾滋病患者子女不该受歧视》,文章介绍了安徽医科大学组织的安徽农村艾滋病家庭的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并说明此次夏令营是为了对参加夏令营的青少年开展多项有效的心理应对训练和反歧视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文章引用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陶芳标的话说,“社会对艾滋病家庭的歧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这些孩子身体健康,但却因为家人患了艾滋病而受到社会的排斥和歧视,心理问题比较严重,自卑感很强,自信心下降,特别是上学焦虑和心理抑郁现象非常典型。”
这些都没错。反过来一想,就有些不对劲。患者的子女不该受歧视,因为“这些孩子身体健康”,因为“但却因为家人患了艾滋病而受到社会的排斥和歧视”,那么是不是同时也传递了这样的信息:
第一,如果这些孩子身体不健康,也就是也是HIV感染者,那么他们就应该受到歧视?
第二,如果有身体不健康的孩子,他们也有同样的心理压力,他们是不是就不能参加这个夏令营?
第三,如果说这些孩子(从标题上看没有表明他们是否是健康的)不该受到歧视,那么就是他们的父母,也就是艾滋病患者应该被歧视吗?
第二,如果有身体不健康的孩子,他们也有同样的心理压力,他们是不是就不能参加这个夏令营?
第三,如果说这些孩子(从标题上看没有表明他们是否是健康的)不该受到歧视,那么就是他们的父母,也就是艾滋病患者应该被歧视吗?
这是我的疑问,请大家思考,也请媒体朋友慎重下笔,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很清楚那些隐藏在我们头脑中的潜意识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虽然那些潜意识很大程度上是来自社会意识的投射。
后一篇:最长的一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