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纽约:Emergency的意思就是“你莫急撒”

(2006-06-09 11:31:32)
分类: 李想的日记
纽约:Emergency的意思就是“你莫急撒”

5月29日,联合国总部下午的会议结束后我就直接去了另外一个医院,Presbyterian Hospital,也是急诊。这次我没有带因子去,朋友说在这一家医院可以得到因子治疗,而我不需要立即就为这些因子和治疗付费。

开始还是填写一个非常简单的表,写好了投到窗口里面的一个玻璃箱子里面。然后不久就有护士叫我进去,里面有两个笑容可掬的护士,问我病的情况,以便做一个病历,当她们问我还有其他疾病的时候,我说还有艾滋病,我注意到她们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

经过很详细的询问和记录,病历终于写好了,一个护士还是微笑着带我到外面的窗口注册,注册还需要写新的表格,主要是登记个人的身份信息,保险情况,以及一些知情的签字,这些还需要等待,大概等了40分钟左右,我用这段时间吃了一个汉堡,算是晚饭。

这部分完成后回到等待区继续等,这次没有等多久,开始登记病历的护士就带我到了里面的治疗室,里面两排是用窗帘隔起来的一个个空位,里面有一些医疗设备和活动床,中间就是医生办公室和护士操作台,医生、护士和病人的家属在操作台和床位之间走来走去。这种设计很不错,观察治疗都很方便。

护士领我到一个空位,让我躺到上面,床上已经放好了新床单和睡衣一样的检查服。于是,我就躺下来,等医生和护士。等护士的时候,我就打量房间的设备。床是可以升降的,也可以移动,顶上有悬挂输液的架子,安置在一个环行的轨道里面,旁边是一个可三维移动的照明灯(有的床位安放都照明灯是无影灯,用来做手术使用的,旁边还放着一个X光机),墙上靠近床的位置有一个呼唤器,按钮附带一个夹子,可以夹在床上的任意位置,方便病人按钮,还有一些抢救用的氧气、电击设备和一些零星的设备,诸如折叠桌椅、屏风和自动血压计什么的,墙角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脑,可能是和有些检测设备连接的或者用来显示病人的资料的,另外一边是简便的洗手池、安放在墙上的废旧针具箱、一次性手套箱、和用来放各种材料的开放的柜子,各种材料都标注着名称、编号和条码。

很快,一个护士进来,确认我的身份后给我在手腕处戴了一个纸环,上面写着我的病历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还有本次就诊的编号以及一个条形码。

从这个护士开始,我一个一个的记录,来看我的共有16人次,其中有4个医生,6个护士和护工,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年纪有些大的护工,像是和蔼的邻居大妈,进来就微笑着问,亲爱的,你感觉怎么样?看到我光着腿穿着检查服躺在床上,她立刻出去拿了一条毯子回来给我盖上,那个毯子很暖和,应该是在一个保温的机器里面拿出来的。

还是从检查开始,医生解释说他们需要做血液检查,才能给我打针。那就抽血检查吧,很快就有护士来,在胳膊上埋好一个软针,软针和一部分软管用一块较大的透明胶布整个固定在皮肤上,然后把埋好的软管针外面的接口接好,再接真空抽血试管,一连抽了5个试管。

我觉得埋的这种软管针很好的,国内也有软管针,但是和普通的输液针一样的,只是针更粗了一些,如果护士技术不是非常熟练,病人疼痛或者失败的可能还是很高的。这个软管针和普通的输液针一般大小,根本不会有特别的感觉,而且后面有一个类似针筒一样的可以拿着,象静脉注射一样使用,扎好后后面的针筒一动就弹开,把金属针就拔出来了,病人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然后在接口处有一个装置可以自动封住,血液不会流出来的,这样血管里面留下的就是一个非常细的软针。护士再拿出一段密封的软管,里面实现充满了生理盐水,把一端接到软针上,另外一端是自动卡住的封口,用于连接抽血的试管、注射器或者输液的软管。

其实,我在美国的医院里发现了很多非常人性的设计,很多是非常细微的地方,比如残疾人开门使用的按钮,一按门就自动开了,而且很慢,距离门有一米多,这样坐在轮椅上的人开门的时候不至于被门碰到;输液的病人上厕所时使用的可以滚动的输液架,中间有一个圆形的扶手,病人输液的时候不需要有人举着液体陪着上厕所了;厕所在马桶旁边墙壁上都有一个紧急呼唤护士的红色标记,有按钮和拉绳,便于病人紧急呼救;在医院走廊里面和大门外面都停放着5、6个轮椅,有输液的金属架,放拐杖的架子、放小便器的架子,小腿那里还有可以调节角度的海绵垫,车轮的辐条也不是自行车的那种细密的,转动容易伤人的金属辐条,转动车轮的外圈不是滑溜溜的不锈钢,而是塑胶的,病人转车轮又舒服又方便用力。

10点多的时候,终于可以打针了,两个护士一起来的,一个好像是监督,确认我的身份和要打的药物,在一个表格上签字之后,另外一个才过来给我打针。打好了医生还要我停留1个小时,确认没有问题才能让我离开。

我呆了不到40分钟就要离开,我对医生表示没有什么问题,她才同意。我隔壁有一个女的,哦,应该是隔帘,她应该是吸毒的,不停的大吵大闹,要抽烟,要回家,然后就骂人,医生和家人都在轻声的安慰她。

要离开的时候,有急救车送来一个车祸受伤的老妇,从黄黑相间的急救床上放到医院的床上,为了避免病人自己伤害到自己,病人被裹在一个单子里面,还有几条带子固定,看起来就像是被绑架的一样。

 

5月31日,我第二次来这个医院。
本来想这次是第二次来,已经有了病历了,肯定很快,至少不会象第一次那么慢吧。

我是7点13到的,进来写的纸条,上面就要写到达的时间。不过一直到了8点多才叫我。休息区坐着有6、7个等待的病人,个个都神情坦然的看电视,看不出一丝焦躁。我旁边的一个人,好像也是腿有问题,坐着轮椅,左胳膊还缠着绷带。8点钟护士来叫他进去的时候,我看到他的纸条上的时间是5点30。嘘,算起来我还算比较快的了。

尽管我告诉护士我前天来过了,这里有我的病历,她只是淡淡看了一眼病历,照旧该问我什么问什么,还让我躺到里面的床上检查腿的情况,没有办法只好任人宰割吧。问好了还是量体温、量血压,然后让我拿着表格和病历到外面注册。

还是一样的程序,填表、交表,排队等着拿回执,这么一来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拿回了回执,交给了刚才检查的护士。吃了一个汉堡,我信心十足等着护士一会就会出来叫我。谁知道等到快12点,才叫我进去。估计里面没有床位了,只能让我在外面等。

这次我想该打针放人了吧?护士给我安顿好之后,来一个没有见过的医生,热情的上来握手,然后问我怎么回事,我讲了一遍,他就出去了;紧接着又来了一个医生,拿着我的病历进来,照例上来报名、握手,我连忙伸手握一下,这个医生更加详细的问我的情况,终于他说,好的,我会安排给你打针。
果然,这次该好了,护士很快拿着托盘进来,利落的打针,埋上软针,然后拿起托盘里面的试管抽血,又一口气抽了5管。
我心里顿时一凉,难道又要象上次一样检查,然后等检查结果出来再打针?问了医生之后,他说他不能看上次的结果,这次打针之前的检查,是必要的程序。

那就等吧,忍不住困意我就睡着了。醒来一看已经是3点多了,再看胳膊上的软针,一点也没有动的迹象。晕啊。难道结果还没有出来?算了,就在这里睡觉好了,到早上直接去联合国开会算了。我跟护士要毯子,她拿来两条毯子,帮我盖好,并问要不要帮我把灯关了,我说好吧。反正是持久战了,咱们就咬着牙走着瞧。

早上5点,医生来了,说他非常抱歉让我等这么长时间,这个程序非常的烦琐,希望我理解。并说药物已经准备好了,马上护士就会来给我注射。过了几分钟,护士来了,她说,希望你不要介意,我们很迟才给你打针。我说,我不会介意的,如果是必要的程序。

看来,对守规矩的美国人来说,程序的要求是万万不能大意的。即便是急诊(Emergency),现在我听这个词,越听越象“你莫急撒”。


领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