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是手机控吗?

(2018-02-22 08:57:19)
标签:

杂谈

教育

育儿

文化

分类: 生活感悟

    “我要手机!我要手机!我要手机!”

“骗子爸爸!骗子妈妈!”

“我不做作业了!我不做数学作业!不做英语作业!我不学习了!”

“我要手机!我就要手机!”

这是一个模样像八九岁的孩子一边哭嚷着要手机,一边抹着眼泪说出的一串话。不时,还用手脚打他的母亲。他的母亲站在一旁,无动于衷。这一幕,是我从老家回京的火车上看到的。

孩子时不时在要手机,因为他的哭闹声,惹得旁边有人说:“这孩子欠揍!”

我看着孩子要手机的一幕幕,想到“手机控”。是的,这孩子完全被手机给控制了。

百度上对“手机控”的解释是有手机情结的人。总把手机带在身边,否则就心烦意乱;经常下意识地寻找手机,不时查看;总有“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当手机无法连线网络、收不到信号时,脾气也变得急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手机控”。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例如:2015114日,扶绥县一名高一男生在被老师暂扣手机后,从5楼跳下身亡。同年1128日下午4点多钟,有人报警称,在南京鼓楼区大庙铁路天桥上,一男子滚下台阶后一动不动。有监控显示,当时男子东倒西歪,一边打电话,一边下楼梯,不慎撞到护栏边上的柱子并滚落台阶。事发后,接警的四所村派出所民警沈警官赶到现场,通知120将受伤男子送往414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这也是一起“男子走路玩手机跌落台阶:不幸摔死”。

2017年的48日,一段视频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视频中,父亲跪在死去的儿子身边嚎啕大哭。警察在旁边劝慰,围观的群众也在叹息。儿子是个初中生,事发当天一直躲在房间用手机玩游戏,他父亲催了他3次,他仍不肯停下来。他父亲很生气,怒气冲冲地走进来一把抢过手机,直接从高楼扔了下来。没想到,这让孩子情绪失控,当即跟着手机也跳了下来,坠楼身亡。无独有偶,201754日,北京理工大学附中的一名学生,也是沉溺手游。他父亲很生气,没收了他的手机。第二天,孩子游戏瘾发作,他找父亲要回手机。父亲没有答应,他直接从家中11楼南侧阳台跳下身亡。惨剧发生后,孩子的母亲悲痛欲绝。家人发现她情绪不稳,派人一直守护着她。然而,在57日晚上18时左右,精神崩溃的母亲趁家人不备也跳楼身亡,年仅41岁。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如何使用好手机而不被手机所控制,正考验着人们的定力。

笔者认为,手机只是个工具,它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不能被它所控制。因此,要科学合理地、理性地使用手机。

首先,每天尽可能地固定两三个时间段打开手机,每次不超过半小时。

其次,与家人、朋友聚会聚餐时,也不要看手机。大家都低头玩手机,显然使聚会聚餐失去了意义,也错失了与大家相互交流的机会。

再次,家有未成年孩子的家长,也尽量别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毕竟,言传身教更为重要。当您玩手机时,却告诉孩子别玩手机,这样的说服力太弱了。

在面对爱玩手机的孩子时,家长和孩子应站在同一战线,以身作则地树立正向榜样,教会孩子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家长帮助孩子脱离 “手机控”应注意疏堵结合。

最后,利用好时间,培养兴趣爱好。比如,看书、写作、习字、画画、运动等。放下手机,在真实的世界体验生活的快乐,观赏现实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定能发现不一样的有温度的美。

因此,希望每一位玩手机的人能健康使用手机。只有这样,我们对手机的依赖感才会逐渐消弱,才能把它真正作为工具,而不是被它控制。

2018221日星期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