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手机控吗?
(2018-02-22 08:57:19)
标签:
杂谈教育育儿文化 |
分类: 生活感悟 |
“骗子爸爸!骗子妈妈!”
“我不做作业了!我不做数学作业!不做英语作业!我不学习了!”
“我要手机!我就要手机!”
这是一个模样像八九岁的孩子一边哭嚷着要手机,一边抹着眼泪说出的一串话。不时,还用手脚打他的母亲。他的母亲站在一旁,无动于衷。这一幕,是我从老家回京的火车上看到的。
孩子时不时在要手机,因为他的哭闹声,惹得旁边有人说:“这孩子欠揍!”
我看着孩子要手机的一幕幕,想到“手机控”。是的,这孩子完全被手机给控制了。
百度上对“手机控”的解释是有手机情结的人。总把手机带在身边,否则就心烦意乱;经常下意识地寻找手机,不时查看;总有“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当手机无法连线网络、收不到信号时,脾气也变得急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手机控”。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例如:2015年11月4日,扶绥县一名高一男生在被老师暂扣手机后,从5楼跳下身亡。同年11月28日下午4点多钟,有人报警称,在南京鼓楼区大庙铁路天桥上,一男子滚下台阶后一动不动。有监控显示,当时男子东倒西歪,一边打电话,一边下楼梯,不慎撞到护栏边上的柱子并滚落台阶。事发后,接警的四所村派出所民警沈警官赶到现场,通知120将受伤男子送往414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这也是一起“男子走路玩手机跌落台阶:不幸摔死”。
2017年的4月8日,一段视频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视频中,父亲跪在死去的儿子身边嚎啕大哭。警察在旁边劝慰,围观的群众也在叹息。儿子是个初中生,事发当天一直躲在房间用手机玩游戏,他父亲催了他3次,他仍不肯停下来。他父亲很生气,怒气冲冲地走进来一把抢过手机,直接从高楼扔了下来。没想到,这让孩子情绪失控,当即跟着手机也跳了下来,坠楼身亡。无独有偶,2017年5月4日,北京理工大学附中的一名学生,也是沉溺手游。他父亲很生气,没收了他的手机。第二天,孩子游戏瘾发作,他找父亲要回手机。父亲没有答应,他直接从家中11楼南侧阳台跳下身亡。惨剧发生后,孩子的母亲悲痛欲绝。家人发现她情绪不稳,派人一直守护着她。然而,在5月7日晚上18时左右,精神崩溃的母亲趁家人不备也跳楼身亡,年仅41岁。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如何使用好手机而不被手机所控制,正考验着人们的定力。
笔者认为,手机只是个工具,它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不能被它所控制。因此,要科学合理地、理性地使用手机。
首先,每天尽可能地固定两三个时间段打开手机,每次不超过半小时。
其次,与家人、朋友聚会聚餐时,也不要看手机。大家都低头玩手机,显然使聚会聚餐失去了意义,也错失了与大家相互交流的机会。
再次,家有未成年孩子的家长,也尽量别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毕竟,言传身教更为重要。当您玩手机时,却告诉孩子别玩手机,这样的说服力太弱了。
在面对爱玩手机的孩子时,家长和孩子应站在同一战线,以身作则地树立正向榜样,教会孩子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家长帮助孩子脱离 “手机控”应注意疏堵结合。
最后,利用好时间,培养兴趣爱好。比如,看书、写作、习字、画画、运动等。放下手机,在真实的世界体验生活的快乐,观赏现实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定能发现不一样的有温度的美。
因此,希望每一位玩手机的人能健康使用手机。只有这样,我们对手机的依赖感才会逐渐消弱,才能把它真正作为工具,而不是被它控制。
(2018年2月21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