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与天空

标签:
天空清明上河图文化 |
分类: 王一兵杂文集 |
——品读开封与洛阳
文/王一兵
今年国庆长假本打算去洛阳旅游,因为订不到车票,所以才转订开封,而且很容易就订到了,由此可见人们对开封的认知远不如洛阳。及至亲身赴两地旅游,作了详细的对比之后,认识才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虽然洛阳曾为自夏至民国的“十五朝古都”及“八朝陪都”,远比开封的“七朝古都”分量重,但洛阳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却远不如开封。
开封除对铁塔、龙亭及大相国寺这样的著名古迹的开发外,还根据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开发了清明上河园,根据包公的传说开发了开封府,根据杨家将的传说开发了天波杨府,根据中国书法的传统开发了中国翰园,等等;而洛阳除了对白马寺和龙门石窟的开发外,对历史上十分著名的西晋石崇的金谷园、北宋司马光的独乐园等都未开发,唯一开发的北宋邵雍的安乐窝还是由民间组织邵氏宗亲会筹资兴建的,但它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听说过“安乐窝”这个词,但那时只以为它是形容人们胸无大志、只知经营自己的小家庭的一个贬义词,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对周易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才知道“安乐窝”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理学家、易学家邵雍(谥号“康节先生”)居所的名字,而且当我继而了解到这个居所的来历后,更是对北宋那个时代心向往之。
可以说,北宋是我国最重视文化、文人地位最高的一个时代。邵雍因为钟情自己心仪的“大道”,倾毕生精力撰写旷世奇书〈皇极经世〉,多次谢绝了友人的推荐,不愿做官,甘做一辈子平头百姓,因而“房无一间,地无一垄”,靠教书、卖卜,过着清贫的生活。他最后的住所还多亏他的二十多位友人、学生集资,但因为他们大都是闲职,俸禄不多,加在一起,总数还是不够,无奈,只得由宰相司马光、富弼和河南府尹王拱辰三人出大头,司马光赠宅,富弼赠园,王拱辰赠地,才使邵雍有了一块安身立命之地。但邵雍却并不以此为苦,而是把自己的住所命名为“安乐窝”,这不仅扭转了我对“安乐窝”一词曾有的偏见,而且使我深为这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水浓于血”的人间真情而感动。
带着这样的感动,当我游览在“安乐窝”原址改建的康节祠,漫步当年邵雍经常流连忘返的天津桥、洛水滨时,我仿佛看到了邵雍与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等“大儒”问学论道、挥毫吟诗的场景,对洛阳也就拥有了更为深厚的人文情怀。
通过这次旅行,使我亲身体悟到,与文化比起来,历史不过如天上的浮云,而文化则是那永恒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