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泉州·蔡氏古民居】优雅,不容错过

(2010-07-01 09:08:09)
标签:

旅游

摄影

视觉/图片

泉州

南安

分类: 福建厦门闽南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常走在浓缩古建艺术精髓的紫禁城,却未能领悟。直至2009年末的一天,走进泉州南安市官桥镇的蔡氏古民居,一片美丽的红厝映入眼帘时,方醍醐灌顶。http://s9/middle/46f0eddbg8a27863efbd8&690

 

    蔡氏古民居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成,历时五十余年。现存古建十余座,占地面积百亩,东西长约两百米、南北宽约百米。建设者为南安著名旅菲华侨蔡资深。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居房屋多坐北朝南,分五行排列,每行都有二座以上,每座二进或三进,座与座之间都有防火通道,全部用整齐划一的石块拼贴铺砌,连成一体。

http://s5/orignal/46f0eddbg8a2785efed24&690

 

    古居很净、很优雅。天空,时晴时雨,空气清新。房前屋后、石坪道路整洁明净,少见杂物,予人一种优雅的书卷气。偶尔擦肩而过的村民,虽非热情却不至于冷漠,太阳雨中独自漫步心神安宁。惠安、南安,时隔一日,遭遇冰火两重天的别样旅境,妙不可言。

http://s6/middle/46f0eddbg8a2787b51dc5&690

 

    古居很红、很美丽。“厝”在闽南语意为房屋。红厝,顾名思义就是红房子。红砖地面、红砖墙面、贴拼镶嵌墙是古居一大特色,这种雅而不艳的红,不知可否归于橘红。地方建筑的演变,离不开特定自然地理环境及历史文化背景。也因此,关于红厝有这样的说法:早在唐宋年代,泉州就是“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各国商人将西方商品带到泉州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思想、西方建筑风格,曾经风靡古罗马的“红砖拼贴”从海上丝路传到泉州后,红厝,便在民间始盛行。

http://s15/middle/46f0eddbg8a3a86b0422e&690

 

http://s12/middle/46f0eddbg8a2784d0c6cb&690

 

    古居,厝与厝之间,全部用长条花岗岩石拼就而成,设计者巧妙地将条形花岗岩石,运用不同排列方式,对公共区域、道路、私域进行了区分。石砖造型简洁、严丝合缝,看上去就是一个整体。虽历经洗礼,依然完好如新。一个村庄与一座古城,缺乏可比性,眼前规划缜密、干净整洁、保存完好的蔡氏古民居,难免让人想起那个杂乱无章、残缺凄凉的崇武古城。喜欢一个地方,真的需要理由。

http://s9/middle/46f0eddbg8a2785bc5348&690

 

    眼前的红厝、燕尾脊、石砖,依然熠熠生辉、依然打动人心。反观当下民居设计,多数已沦为没有灵魂、缺乏生命力的工业垃圾。没有什么比精神的没落更可怕,个体如此,民族亦如此。鲁迅曾说“非有天马行空似的大精神,即无大艺术的产生”。当苦难离这个民族渐渐远去,所谓的大家、大艺术,亦渐行渐远。http://s2/middle/46f0eddbg8a2782f4f9d1&690

 

    古居,很沧桑。“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的标语,在这里随处可寻,仿佛进入时光隧道。墙上的一张新概念英语海报,在提醒自己,红厝只是美丽外衣,生活依然在继续。

http://s14/middle/46f0eddbg8a2782d0b3bd&690

 

http://s7/middle/46f0eddbg8a27803d0656&690

 

    石件与红厝同样精彩。精雕细琢的石桌、石凳、石井、石磨随处可见,非常精致、非常喜爱。拍累了,就席地而坐,看看身边的石头。没有喧嚣、没有浮躁、只有宁静。

http://s2/middle/46f0eddbg8a2783093de1&690

 

http://s6/middle/46f0eddbg8a2784633ee5&690

 

    村西头,一处荒弃的小院,鸡、鹅在闲庭散步。担心快门声惊跑它们,悄悄藏于残窗后面。不过,宝贝们听力显然不够好,两米开外居然浑然不觉。很久很久以前,这可是重地:“反右倾鼓干劲为实现**保管工作全面跃进而奋勇前进!提高警惕严防破坏确保仓库安全!”。

http://s3/middle/46f0eddbg8a2781c69f42&690

 

    各厝间,有约两米宽的人行、防火通道。地面有用条状花岗岩石镶嵌的,也有用方块红砖铺就的。被雨水浸染得油光可鉴、四分五裂却仍坚守岗位的小红砖,那斑斑皱褶,是岁月最美的写真。通道与房墙间,大多都设计有明沟,以利排水。

http://s12/middle/46f0eddbg8a278660a78b&690

 

    古居,优雅,却不失活泼,最为动感的非“燕尾脊”莫属。闽南古建,常以石材与红砖交垒叠砌,正脊做成半弧形曲线,从屋顶中部始翘、至两端上翘,尾端则分叉为二、形似燕尾,据说,有借飞燕通天敬神寓意,“燕尾脊”由此得名。不过,亦有学者认为,燕尾脊可能源自闽越人船屋的造型特点。这种设计,主要利于屋顶排水、减风、避雷。下图,为蔡资深古宅的燕尾脊,尾脊上黑物是龙头。http://s2/middle/46f0eddbg8a277ffa2451&690

 

http://s3/middle/46f0eddbg8a2780492252&690

 

http://s13/middle/46f0eddbg8a278031452c&690

 

    屋脊浮雕画,也很精彩。屋顶及屋檐下端,喜用石材、片砖、插花镶砌拼就成图案,有花鸟鱼兽、有神话故事,造型古朴典雅,与红砖、贴面砖形成强烈对比,建筑物色彩明亮、空间层次感很强。此类“双坡曲”屋脊,南粤古民居上也随处可见,典型的南洋风格,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

http://s3/middle/46f0eddbg8a27853de1e2&690

 

    泉州地处东南沿海,为避冬季东北风,民宅以坐东北向西南为佳,而非坐北向南。蔡氏古民居,房屋也多坐北朝南,蔡资深的宅子则独树一帜:东西向。追根溯源,未查到史料或相关论述。斗胆猜测:可能是从菲律宾回到东海岸家乡的蔡资深,思念西南海岸,那个历尽千辛、成功掘金的第二故乡南洋,而特意将居所设计为东西向,以表达思念之情吧。走进蔡资深宅子,纯属误打误撞。彼时,正拍门口石雕,院里忽然喧声四起,来了一个旅游团。大队人马撤离后,觉得此厝应当可以参观,方进入老宅拍摄。

http://s10/middle/46f0eddbg8a27813130e9&690

 

    蔡资深的宅子,沿袭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天井、厅堂、主屋、厢房,一个都不少。讲究的依然是对称排列、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衔接。图为进门处,天井两侧厢房。

http://s2/middle/46f0eddbg8a2781b49b91&690

 

    厅壁有不少题诗及绘画,崇尚风雅,蔡资深也不例外。诗句多为提倡和谐之类,摘诗一首:奴辈愚顽堕下尘,只应怜念莫生嗔。若能事事如君意,他自终身做主人”。http://s13/middle/46f0eddbg8a27819037bc&690

 

    大门,设计灵秀典雅匾额题有“莆阳世胄”,网上资料称:莆阳指莆田市,南朝时为南安、隋朝时改莆田县,昭示漳里村的蔡氏家族自莆田迁徙而来,不忘祖宗,故此堂号。门柱柱基,是青色正方形石雕,上面刻有喜鹊、梅花、麒麟;顶端,有不少花鸟鱼、人物故事木雕,还有一对木雕垂花和狮子;门楣两侧题有“松苞”、“竹茂”等诗句。与西递、宏村等徽派建筑一样,雕刻工艺技法娴熟、线条细腻。这样的宅子,古民居还有不少,参观这日,大多门户紧闭。http://s2/middle/46f0eddbg8a2781027611&690

 

    村西北角,过去有个宗祠,建国后翻盖成小学,再后来小学也被废弃了。彼时天空阴沉,正拍摄“把无产阶级文化···进行到底”。镜头里出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老人朝镜头这扫了眼后,盘若无人在几米远处解带、蹲下。手握快门线原地愣住:怎么办?怎么办?感谢上苍,不多会儿就站了起来。刚松口气,怎料她忽然朝我走过来,完全漠视我的存在,径直走到角架前停下,盯着镜头看了几眼,转身走了。沉默,直到老人身影完全消失在巷口,强压在心底的笑声,与寂静一同丢进了雨里。http://s9/middle/46f0eddbg8a27843b56e8&690

 

    常常,静静站在房前屋后,向里面张望一眼,然后继续前行。不想打扰他人,也不想了解红厝里的人生。八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一瓶绿茶,就是这天的干粮。正在售票处前整理摄影包,为如何去镇上犯愁,忽听摩托车声赶紧呼唤。摩托后面跟着个穿着冲锋衣的帅哥:嘿嘿,摩的是我叫的。能带上我吗,上来吧。很快到了9路公车站,说是车站,实际就是一个小商店门口。帅哥来自上海,独自在闽南旅行。他说:东北角有个二层小楼,楼上可以看到成片屋檐、非常壮观,你去了吗?

    原来,自己,又错过了。 

http://s14/middle/46f0eddbg8a278691fced&690

 

  http://s1/middle/46f0eddbg8a2785d679b0&690

 

    小贴士:

 

    南安市官桥镇距离泉州市约三十余公里,泉州至蔡氏古民居无直达旅游车。可乘出租车前往,也可在泉州市文化宫门口乘9路公交车(文化宫至官桥镇)到官桥。官桥无出租车,前往漳里村蔡氏古名居需搭乘摩的,车程约十分钟。需提示的是:不是每个摩的司机都知道蔡氏古民居,漳里村当地人也称“漳州寮”。

 

    红厝的屋檐石画、窗棂、雕塑很精美,广角、长焦不可少。可于售票处联系当地居民做导游,以免错过精彩,特别是东北角那座可俯视建筑群的二层小楼,当地人称“梳妆楼”(未经考证)。古居内,许多人家大门都是敞开的,进屋拍摄最好事先征得许可。未见商店或餐厅,需自备水、餐点。    

 

    有人说:泉州蔡氏古民居与漳州土楼是福建两朵民居奇葩,不容错过;有人说:顶多一个小时就能参观完,你怎能在那呆上一天。一言蔽之:兴趣。鉴于此,非摄影、古建、民俗爱好者,敬请忽略“不容错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