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心理医生福州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健康 |
分类: 心理危机干预 |
只帮忙,不添乱;先培训,后进川;
和大家,一起干;多倾听,少贴签;
防再伤,择语言;播希望,不间断;
内支持,外救援,重管理,保安全。
大灾后,寻帮助;先躯体,后心理;
多鼓励,缓压力;对现实,寻生机。
有些人,会焦虑;不安全,扰情绪;
多数人,会自愈;过一月,要寻医。
大灾难,有影响;犯糊涂,心慌张;
易上火,多噩梦;心里愁,别喝酒。
严重者,景常现;如电影,常回放;
胆子小,很害怕;不理人,少说话;
求治疗,别耽搁;求医处,心理科。
不信谣,不传话;心平静,少害怕;
环境改,多适应;安置处,多说话。
少埋怨,相互帮;有矛盾,化解它。
小朋友,要保护;多解释,可以哭;
看电视,要节制;过多看,情绪差;
爱岗位,干好活;以行动,帮祖国;
没组织,不赴川;只帮忙,不添乱;
鼓勇气,树信心;中国人,震不垮!
心理危机干预过程
(一)专家组应该迅速给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建议
如果有些医院伤员及家属过于集中 ,
会给救援工作和善后处理带来一些隐患 ,
建议尽量将其分散救治。
对于死者家属的安置要尽可能分散 , 持续有人陪伴
, 提供支持帮助;防止他们在一起出现情绪爆发 ,
影响善后处理。对死伤者及其家属的信息通报要公开、透明、真实、及时
, 以免引起激动情绪 ,
给救援工作带来继发性困难。在对伤员及家属进行心理救援同时
,
政府各部门要对参与救援人员的心理应激加以重视
,
组织他们参加由专业人员提供的集体心理辅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 利用媒体的资源 ,
向受灾民众宣传心理应激和精神健康知识 ,
宣传应对灾难的有效方法 ,
动员当地政府人员、援救人员、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或志愿者接受工作组的培训
, 让他们参与心理援助活动。定期召开信息发布会 ,
将救援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已做的工作 , 让公众了解
, 注意发布前把必须传达的信息做好整理 ,
回答记者的问题要尽可能精确和完整,尽可能保证属实。如果没有信息或信息不可靠
, 要如实回答 ; 积极主动 , 引导舆论导向。
积极和指挥部沟通,进一步协调各部门关系,保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顺利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以取得重视并采纳,征求强有力的措施落实。
(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
联系救援指挥部、各家医院,确定地震灾难伤员住院分布情况,以及进入现场救援的医护人员情况。
拟定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内容、宣传手册、心理危机评估工具,并紧急印刷。
召集人员,及时开展技术培训,统一思想,心理危机干预技术、流程、评估方法等技术路线都应该统一。
如需要,紧急调用当地精神卫生机构的人员和设备。
分组到各家医院、社区和需要的地方,按计划对不同人群进行访谈,发放心理危机干预宣传资料。
使用评估工具,对访谈人员逐个进行心理筛查,评估重点人群。
根据评估结果,对心理应激反应较重的人员当场进行初步心理干预。
访谈结束后,将访谈结果向当地负责人进行汇报,提出对高危人群的指导性意见。特别要交代灾区工作人员在照顾高危人群时的注意事项,包括简单的沟通技巧以及工作人员自身的心理保健技术。
对每一个筛选出有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的人员进行随访,强化心理干预和必要的心理治疗,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心理评估。
对救灾工作的组织者、社区干部、救援人员进行了集体讲座、个体辅导、集体晤谈等干预处理。现场救援人员经常出现应激反应为:地震灾难场景的闪回、情绪不稳定、焦虑,食欲差、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
及时总结当天工作,最好每天晚上召开碰头会,对工作方案进行调整,计划次日的工作,同时进行团队内的相互支持,最好有督导。
全部工作结束后,及时总结并汇报给有关部门,全队最好接受一次督导。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件需要事先培训,同时需要督导的工作。所有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要本着
“ 只帮忙,不添乱 ” 的基本原则进行
灾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危机干预 赵静波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 鼓励儿童说出害怕,表达心理的想法
对于灾区的普通儿童青少年来说,主要问题来自安全感的大幅降低。鼓励其宣泄,让他们尽量哭出来或说出来,说出自己在灾难中的经历及内心的感受,鼓励儿童说出害怕,帮助儿童了解出现恐惧和害怕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允许他们哭泣和表达悲伤,不要强求儿童勇敢或坚强。同时,采取接受性和包容性语言,例如:“你的感受我完全可以理解”、“不要怕”等,一边安慰一边引导,引导者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或者是与自己同性别的孩子可以通过轻抚身体、拥抱等方式来增加其安全感,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其情绪体验过程,慢慢抹去心灵的创伤。这种 ‘ 再体验 ' 的过程,其实是对创伤事件的脱敏过程。
2. 成人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坦然面对
6 岁 ~12 岁的儿童会非常在意父母与老师对灾难的反应与态度,也会学习他们应对灾难的方式。所以,作为儿童的保护者,在和儿童相处或交往前,成年人需首先正视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父母与老师应保持充沛的精力、坚强的信心、规律的生活、整齐的衣着、平稳的情绪,这些都会让儿童产生安全感,让他们觉得灾难已经过去,一切正在趋于正常化。父母也需要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如果父母的心态一时难以恢复正常,孩子应该由其他亲属帮助养护。
3. 保持镇定
成年人应该像老母鸡一样把孩子们围在怀里,给他们尽可能多的安慰 —— 而且越早越好。要反复对他们说 “ 没事了没事了 ” 、 “ 现在安全了 ” 等,安抚孩子们紧张的情绪,帮助他们尽快平静下来。至于那些很小的孩子,老师、家长或者其他成年人要抱在怀里进行安慰。紧接着要告诉孩子,这几天在他身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应,比如做噩梦、在梦里哭泣等,告诉他们这其实是人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完全不必惊慌。
4. 满足个体归属和爱的需要
针对亲人受伤或去世,尤其是失去多位亲人的青少年,主要问题来自归属和爱的需要。
他们往往无法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因此政府、学校和其他家人、朋友等要及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使他们重新建立起熟悉的、家庭般的归属感,从心理上填补他们归属和爱的需要,还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
5. 及时处理负性情绪
针对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的青少年。他们很难面对自己受到的伤害和未来的残疾,有的孩子会产生“为什么是我?”之类的痛苦反诘,甚至出现怨恨、敌意和愤怒。首先要告诉他们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解开其心中一直悬而不决的那些疑问,甚至包括帮助其分析为何发生在自己身上。尽管他们知道真相后的第一反应会很痛苦,但这时心理咨询师可以在旁边对其进行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从痛苦中走出来。
6 . 对学前阶段的儿童
1 ) 提供足够的玩具、道具,鼓励他们将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灾难中的经验与观察,可以就地取材,不需拘泥于真实的玩具,随处可见的石头、沙子、玩偶皆可以替代。
2 )多给予孩子身体的拥抱与接触,或提供需相互碰触的团体游戏,如过家家、丢手帕、唱儿歌等。
3 )提供孩子绘画经验,最好有一张大的墙报纸,让孩子集体在纸面上尽情表达他的感受,之后再团体分享,需要提醒的是,画笔最好不是水彩,此时要的是鼓励孩子画出具体的东西。
4 )用一些不具威胁性或低威胁性的活动来鼓励他们来玩保护自己的游戏,如“假如怕狗狗的小英碰到一只狗狗,她要怎么办?”“假如家里突然停电了,要怎么办?”告知家长,在孩子睡前要多安排一些睡前活动,以建立更高的安全感。
7 . 对学龄阶段的儿童
1 )给孩子一面墙(贴好墙报纸),让他们在上面作画,可以给他们一些小主题,如地震时,我家发生了什么事?之后可以团体讨论的方式来陈述每个人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再保证。
2 )让学生编故事,也可以用绘画或用接龙的方式提高大家的兴趣,以便于整理与回馈。
3 )以脑力激荡的方式,让大家来面对这次灾难发生后的身心症状进行调适,学生可以想出许多方法来解决教师在整理后给予回馈。亦可以脑力激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室内及家中的防灾预防计画演练。
8 .对 中学生
1 ) 同伴间的团体讨论,让学生有机会抒发与合理化他们感受到的强烈情绪,教师可能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向他们保证,他们所感受到的强烈情绪甚至是“疯狂想法”在此灾难中都是正常的。让班上分为几个小团体,让他们谈谈救灾防治的工作,甚至是家园重建的工作,这可协助青少年建立安全或对灾难的支配感,这也可让他们建立社会参与的成就感。
2 )设定专题讨论,如“社区重建”、“家庭重建”、“防疫”等主题,让学生能先有系统的搜集资料后,加以报告与讨论。对地震的正确认识,对大自然的现象作有科学根据的了解与认识,建立科学家实事求证的态度。也可进行专题演讲,或阅读相关文章报道,并进行讨论。
3 )艺术活动的表达,可以鼓励学生从事绘画、音乐、话剧等活动,将这次的灾难经验转化为具创造力的方向。
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要求 陈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
早期的危机干预工作主要是由一些志愿者参与进行。这些志愿者或者是以往危机的受害者,或者是当前危机的受害者及其它受到危机影响的人,但人们很快发现,危机干预中存在着非常复杂的问题,是志愿者的美好意愿所不能解决的。因此,危机干预越来越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参与。
危机干预的技能主要包括关注、倾听、评估和干预等几个环节。咨询师可以通过澄清、释义、情感反映和归纳总结,加深对受害者的了解与认识。澄清是受害者发出模棱两可的信息后,咨询师就有关信息向受害者提问,以鼓励受害者更详细地叙述,检查内容的准确性。释义是将受害者信息中与情境、事件、人物和想法有关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实际上是对受害者信息内容的再解释,以帮助受害者注意到自己表达信息的内容,甚至可以促使问题的实质显现出来。情感反映是对受害者的感受或受害者表达信息中的情感内容重新组织、编排,以鼓励受害者更多地倾诉其内心感受,帮助受害者支配、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归纳总结是释义和情感反映两个过程的进一步延伸,将信息的不同内容或多个不同信息加以连接,并重新编排,以帮助受害者连接多个元素、确定共同的主题、回顾整个过程。
优秀危机干预工作者的特征
从事危机干预工作对于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比起传统的心理咨询服务来说,危机干预对心理咨询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事危机干预的心理咨询师除应具备一般的基本素质以外,还应在下述几个专业素质方面做好准备。
1 .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够在复杂的生活经历中学习、成长,并能将这些经验应用于各种实际工作之中。因而他们在危机面前能够表现得成熟、乐观、坚韧和坚强。这十分有助于他们配置自己的心理资源,以便更好地帮助危机受害者。
2 .具有镇静的心态:面对那些失去了理智控制的受害者,保持冷静、镇定,努力使情况处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从而为帮助受害者恢复心理平衡创造一个理性的、稳定的氛围,在危机干预中至关重要。
3 .敢于面对挑战:在危机干预工作中充分发挥创造性和灵活性,而不拘泥于各种条条框框和自己过去的经验。
4 .充沛精力、真诚、热情助人,并坚持始终:同时还要能够照顾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需求,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以保证旺盛的精力和完好的状态。
5 .及时、迅速和有效:时间是一个关键因素,人们能够做出反应的时间相当有限,不允许进行细嚼慢咽式的思考,因此危机干预者必须能够对危机中不断涌现、不断变化的问题作出迅速的反应和处理。
6 .换位思考:危机受害者可能来自不同的文化、社会经济背景,他们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态度。因此,危机干预工作不仅必须考虑地理的差异(国籍、民族、语言、种族、宗教),而且必须考虑人口学的差异(如社会经济、教育、政治、家庭)。咨询师要能够从受害者的角度理解其所处的现实环境;并帮助受害者尽快与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如家庭、单位、甚至大使馆等)建立联系。如果危机干预者不能很好地理解受害者的世界观,将可能会做出错误的解释、判断和结论,从而对受害者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推荐整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