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省妇联权益部的办公桌上,躺着一封来自福州女子监狱的信件。这是一位毒死丈夫、自己被判死缓的30岁少妇写来的,“如果知道能用别的方式离婚,我也不会走上这条绝路。”从2003年至2007年上半年,福建省妇联系统共受理婚姻家庭类来信37094件,家庭暴力、情感出轨以及财产纠纷成为家庭和谐的主要“杀手”。
日前,省妇联联手本报成立“福建省妇联婚姻家庭指导中心”以及“福建省法律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切实维护妇女在家庭婚姻中的合法权益,尽可能减少因为家庭纠纷引起的不良后果,促进社会和谐。昨日,省妇联主席刘群英、省司法厅副厅长黄忠岩以及本报总编辑孙德坚共同为两个机构揭牌。
专家将免费为婚姻“把脉”
昨日上午,在两个机构揭牌仪式结束后,由知名律师与心理咨询师组成的专家团现场对前来咨询的群众进行一对一咨询解惑。
据省妇联副主席马义英介绍,有12名长期从事婚姻家庭领域研究的专家受聘为“婚姻家庭指导中心”顾问,中心还聘有36名“巾帼志愿者”,他们都是持证的心理咨询师或律师。马义英表示,维持婚姻家庭的稳定和睦,要像对待火灾一样,关键在“预防为主”。因此,“人民调解委员会”主要任务就是调解家庭纠纷,特别是与妇女儿童“三费”(抚育费、赡养费、抚养费)相关的纠纷。除了人民法院转交的委托调解,只要当事人双方都同意,“调委会”都愿意免费进行调解。“调委会”将依托省妇联法律服务中心,请专家与人民调解员来做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地扼杀悲剧的萌芽,保护合法婚姻”。
今后,省妇联热线12338与本报新闻热线968111将同时连通婚姻顾问,倾听婚姻故事,给出可行性建议。除了拨打12338或者968111两部热线对话专家外,省妇联还将不定期举行“婚姻家庭沙龙”、知识讲座以及“调委会”下社区等活动,具体时间本报将提前报道。
吸引资金援助受困妇女
“前来求助的妇女大多经济处于困境,她们需要的不仅是心理干预以及法律指导,还需要一定物质上的帮助。此外,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一旦事情发生,连自救都很难。”省妇联法律服务中心主任徐建瓴说,搭建“指导中心”和“调委会”两个平台后,求助妇女只需记住两部热线,就可以找到专家或者媒体来帮忙。
对此,“巾帼志愿者”、省红十字心理援助专家委员会成员詹锦华非常认同,“我们很愿意帮助那些婚姻困境中的弱势妇女,但是找不到她们。同样,她们也找不到我们。有了这两个平台,双方就可碰面了。”
“借助海都报的读者群,我们可以更广泛地告诉妇女姐妹,有需要帮助可以直接找当地妇联,或者拨打热线,”省妇联副主席马义英说,“现在有专门的机构来处理婚姻家庭的困惑和纠纷了。”下一步,省妇联希望能吸引资金,在心理辅导、法律服务之外,在物质上帮助困难妇女,甚至建立一个可以暂时提供妇女住宿的庇护中心。
“家和万事兴。”马副主席最后表示,家庭稳定是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核心问题,关注妇女身心健康,就是关注婚姻家庭的和谐,就是关注社会的稳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