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机干预疗法:
1)危机的概念:是指个体运用通常应对应激的方式或机制仍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外界或内部应激时所出现的一种反应。确定危机需符合三项标准。
2)危机理论
3)危机干预的目标:最低目标是帮助解决危机,使其功能水平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最高目标是提高心理平衡能力,使其功能水平高于危机前的平衡状态。
4)危机干预的基本技术: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技术;支持技术;干预技术。
5)危机干预的步骤:第一阶段,问题或危机的评估,包括自杀危险性、临床表现、家庭和社区环境;第二阶段,制定治疗性干预计划;第三阶段,治疗性干预,包括交谈、疏泄被压抑的情感、正确理解和认识危机的发展过程、学习问题解决的技巧及心理防御应对的方式、建立新的社会交往关系和环境;第四阶段,危机的解决和随访。
2、集体心理治疗:
1)概念:它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的一种心理治疗形式。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互动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过程。
2)集体心理治疗的形式:一般而言,集体心理治疗是由1-2名组长主持,根据组员问题的相似性,组成治疗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有的发展课题或相似的心理障碍。集体的规模因参加者的问题性质不同而不等,少则3人-5人,多则十几人到几十人。
3)集体心理治疗的功能:集体为个人提供了一面认识自己的镜子。成员可从其他参加者和组长的反馈中获得益处。成员接受其他参加者的协助,也给予其他人帮助。集体提供考验实际行为和尝试新行为的机会。集体情境鼓励成员做出承诺并用实际行动来改善生活。集体中的互动行为可以帮助成员了解他们在学习上、家庭上的功能,并显示出如何追求在社会上的地位。集体的结构方式可以使成员得到归属的满足。
4)不同类型:结构式与非结构式;封闭式与开放式;同质式与异质式。
5)特点:影响广泛、效率高、效果易巩固。
6)局限性:个人深层次问题不易暴露、个体差异难顾全、有的组员可受伤害、对组长要求高等。
7)治疗的技术:协助组员投入集体的技术有寻找相似性、彼此交谈、专心聆听、运用练习等;集体治疗实施的主要技术有集体讨论如脑力激荡法、耳语聚会、揭示法等等。
8)主要适应症:康复期的精神病人、有心理问题的正常人。
3、森田疗法:
1)历史:创始人森田正马。于1920年左右创立。森田正马称它为对神经质的特殊疗法。
2)主要理论概念:神经质、疑病性素质基调、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惧、思想矛盾、精神交互作用、顺应自然和为所当为。
3)治疗原则:顺应自然、为所当为。
4)操作方法:住院式的包括绝对卧床期、轻作业期、重作业期、社会康复期。门诊治疗。
5)主要适应症:可以从个性特征和病种两方面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典型个性特征:认真、仔细、追求完美、敏感、谨慎、内省、刻板、固执;病种: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神经衰弱、疑病症等。同时符合上述2项的可称为最佳适应症。
6)禁忌症:对焦虑的耐受性差,常借用药物或酒精来解决问题的人;处于急性期的严重抑郁状态;频繁的自杀企图和严重的自杀倾向;对冲动的控制力差,曾有过暴力和犯罪以及性变态等行为;由于症状,日常生活都依赖家属。
4、催眠疗法:
1)历史:重要人物麦斯默。
2)催眠的定义:一种类似睡眠的行为,以及由此造成的状态。
3)基本理论、基本观点。
4)治疗原则:利用、去固化、不经意性、阶梯式小变化原则、保护无意识。
5)治疗目标:激活想象、改变生理过程、改变感觉和时间观念、开发利用资源、促进和激发寻找过程、打破习惯性模式、分离和联想、转移。
6)治疗过程:准备阶段、催眠中的恍惚状态、结束阶段。
7)治疗技术:想象、利用、非直接的暗示、阻抗、跟和领的技术、呼吸跟随、重构、干扰因素的不合作、不经意性。
8)适应症:一般的心理障碍、不良行为、心身障碍。
9)禁忌症:精神病人、边缘型人格障碍、严重抑郁、癔症。
1)危机的概念:是指个体运用通常应对应激的方式或机制仍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外界或内部应激时所出现的一种反应。确定危机需符合三项标准。
2)危机理论
3)危机干预的目标:最低目标是帮助解决危机,使其功能水平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最高目标是提高心理平衡能力,使其功能水平高于危机前的平衡状态。
4)危机干预的基本技术: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技术;支持技术;干预技术。
5)危机干预的步骤:第一阶段,问题或危机的评估,包括自杀危险性、临床表现、家庭和社区环境;第二阶段,制定治疗性干预计划;第三阶段,治疗性干预,包括交谈、疏泄被压抑的情感、正确理解和认识危机的发展过程、学习问题解决的技巧及心理防御应对的方式、建立新的社会交往关系和环境;第四阶段,危机的解决和随访。
2、集体心理治疗:
1)概念:它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的一种心理治疗形式。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互动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过程。
2)集体心理治疗的形式:一般而言,集体心理治疗是由1-2名组长主持,根据组员问题的相似性,组成治疗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有的发展课题或相似的心理障碍。集体的规模因参加者的问题性质不同而不等,少则3人-5人,多则十几人到几十人。
3)集体心理治疗的功能:集体为个人提供了一面认识自己的镜子。成员可从其他参加者和组长的反馈中获得益处。成员接受其他参加者的协助,也给予其他人帮助。集体提供考验实际行为和尝试新行为的机会。集体情境鼓励成员做出承诺并用实际行动来改善生活。集体中的互动行为可以帮助成员了解他们在学习上、家庭上的功能,并显示出如何追求在社会上的地位。集体的结构方式可以使成员得到归属的满足。
4)不同类型:结构式与非结构式;封闭式与开放式;同质式与异质式。
5)特点:影响广泛、效率高、效果易巩固。
6)局限性:个人深层次问题不易暴露、个体差异难顾全、有的组员可受伤害、对组长要求高等。
7)治疗的技术:协助组员投入集体的技术有寻找相似性、彼此交谈、专心聆听、运用练习等;集体治疗实施的主要技术有集体讨论如脑力激荡法、耳语聚会、揭示法等等。
8)主要适应症:康复期的精神病人、有心理问题的正常人。
3、森田疗法:
1)历史:创始人森田正马。于1920年左右创立。森田正马称它为对神经质的特殊疗法。
2)主要理论概念:神经质、疑病性素质基调、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惧、思想矛盾、精神交互作用、顺应自然和为所当为。
3)治疗原则:顺应自然、为所当为。
4)操作方法:住院式的包括绝对卧床期、轻作业期、重作业期、社会康复期。门诊治疗。
5)主要适应症:可以从个性特征和病种两方面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典型个性特征:认真、仔细、追求完美、敏感、谨慎、内省、刻板、固执;病种: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神经衰弱、疑病症等。同时符合上述2项的可称为最佳适应症。
6)禁忌症:对焦虑的耐受性差,常借用药物或酒精来解决问题的人;处于急性期的严重抑郁状态;频繁的自杀企图和严重的自杀倾向;对冲动的控制力差,曾有过暴力和犯罪以及性变态等行为;由于症状,日常生活都依赖家属。
4、催眠疗法:
1)历史:重要人物麦斯默。
2)催眠的定义:一种类似睡眠的行为,以及由此造成的状态。
3)基本理论、基本观点。
4)治疗原则:利用、去固化、不经意性、阶梯式小变化原则、保护无意识。
5)治疗目标:激活想象、改变生理过程、改变感觉和时间观念、开发利用资源、促进和激发寻找过程、打破习惯性模式、分离和联想、转移。
6)治疗过程:准备阶段、催眠中的恍惚状态、结束阶段。
7)治疗技术:想象、利用、非直接的暗示、阻抗、跟和领的技术、呼吸跟随、重构、干扰因素的不合作、不经意性。
8)适应症:一般的心理障碍、不良行为、心身障碍。
9)禁忌症:精神病人、边缘型人格障碍、严重抑郁、癔症。
后一篇:e医生学习日记39-焦虑障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