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福建福州心理医生心理咨询
福建福州心理医生心理
咨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452
  • 关注人气:6,3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霉菌性阴道炎

(2006-03-23 10:56:39)
分类: 医学常识
霉菌性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炎性病变,属性传播疾病之一,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正常阴道内即有此菌寄生,当阴道中糖原增多,酸度增加时,最适于念珠菌繁殖引起炎症,常见于孕妇、糖尿病病人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者。此外,长期应用抗生素使阴道内菌群失调,亦使念珠菌得以繁殖而感染。中医称本病为“阴痒”、 “带下病”。孕妇患霉菌性阴道炎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常见的,这是因为妊娠期高雌激素水平导致高糖原含量的阴道环境,为白色念珠菌(俗称霉菌)的生长,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故孕妇易患霉菌性阴道炎。妊娠期间霉菌快速繁殖,发病还由于大量雌激素能够直接刺激白色念珠菌生长,是妊娠期间罹患念珠菌阴道炎和反复治疗反复复发的原因。 妊娠期间,特别是妊娠前三个月内,孕妇禁止或慎用口服抗真菌药物。预防:保持外阴的干燥,注意外阴清洁,应穿较宽松、透气性高的内裤。有肛门或肠道念珠菌感染的,要作相应治疗。性生活也可相互传播,如一方感染,对方也应同时治疗,如久治不愈,还应作其他检查。

[临床表现]
以外阴瘙痒、灼痛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坐卧不宁,白带量多,典型的白带呈凝乳状或白色稠厚豆腐渣状,少数病人白带无明显异常。可伴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

[诊断]
1. 典型症状。
2.妇科检查:可见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上附有白色膜状物,强行擦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严重者出现糜烂或浅表溃疡。
3.阴道分泌物中找到白色念珠菌。

[治疗]
1、西医治疗
(1)消除诱因:治疗糖尿病,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或雌激素等。
(2)口服药物:大扶康150mg,每日服1次。妊娠期、哺乳期及儿童禁用。
(3)外用药物:先用2%~4%碳酸氢钠液(苏打水)冲洗外阴及阴道,阴道放人制霉菌素片10万单位或达克宁栓或克霉唑栓,同时外阴部涂以克霉唑软膏或达克宁霜,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外用药物坚持1-2个月。如果反复发作的可以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三维康、大扶康等,连服三天。每次月经干净后复查,连续3次阴性就算是治愈了。

2.中医药治疗
(1)湿热下注:阴部瘙痒灼痛,坐卧不安,带下量多,色白如豆腐渣状,口干口黏,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敷。
治法:清热利湿止痒。
方药:革懈、茯苓、白鲜皮、丹皮、土茯苓、薏苡仁各15克,黄柏、鹤虱各12克,车前子(包)10克。
中成药:白带丸。
(2)湿毒蕴结:阴部瘙痒灼痛,红肿溃烂,带下量多,色黄白如豆腐渣状,或夹血丝,臭秽,心烦口干,小便黄赤而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方药:金银花、蒲公英、赤芍、丹皮、苦参、土茯苓各15克,白鲜皮、栀子、猪苓、泽泻各12克,黄柏、车前子(包)各10克。
中成药:妇宁栓。
(3)阴虚夹湿:阴部瘙痒皲裂、灼痛,入夜加重,带下量多或正常,呈豆腐渣状,或夹血丝,五心烦热,口干尿涩,舌红而干、少苔或舌根部黄腻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祛湿止痒。
方药: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各15克,黄柏、白鲜皮各12克。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
(4)外治法
①外阴熏洗:密陀僧、苦参、黄柏、土茯苓、鹤虱各15克,生甘草10克,布包水煎20分钟,熏洗外阴,每日2次。
②阴道灌洗:大蒜30克,浓煎100ml,冲冼外阴及阴道,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预防与调养]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毛巾等应开水碱水烫洗。
2.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
3.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夫妇同时治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