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倡导年轻的家长们共同维护有序的社交健康环境,为了我们的宝宝
(宝宝交友记)
交友需要健康环境,文明行为。
一件发生在室内宝宝游乐场所,有个大一点的男孩不听工作人员劝阻,违犯规定从高处扔东西下来。工作人员在对他耐心劝说,态度非常好,可这孩子不但不听且变本加厉,竟然开始用东西扔砸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继续反复劝说他,10分钟过去,小男孩一直不听的扔砸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是个刚毕业的小姑娘,看起来也就是20出头,一下子受不了委屈哭起来,而此刻周围很多家长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劝阻这个男孩。
男孩看到自己竟然打哭了工作人员,得意得很且更加变本加厉。
我是北方人,比较直爽,扔下花牛便走上前,站到工作人员身旁,对男孩的行为进行严厉地批评,那个男孩看到周围人也对他的行为进行谴责时,立刻停止了粗鲁的行为,尽管一开始沉默不语,最终在社会舆论的导向下给工作人员道歉。
针对这件事,我想说,如果面对不文明行为时,大家都能献出一份正能量,比什么都重要。我们所维护的这个环境远远要比关起门来给宝宝做自家教育还要重要的多。如果这事情搁在青岛那些老街,会有很多老人出来阻止这个孩子的不好行为,若这些老人离去呢?唉。真不希望这样冷漠的态度继续延续。
前阵子看新闻,说有人在巴黎街头测试,一个老人跌倒,多长时间会有人来帮助他。测试结果是5秒钟。倘若放在中国呢?希望社会快快回暖。让零零后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而不是只知理论无行动表现。回头再议游乐园里的那件事情,如果我不走上前,那么我的孩子很快会模仿那个大哥哥的行为,下一个站在高处丢东西的小朋友很可能就是花牛。然而,当花牛看到做错事情的小朋友认识到错误,受到谴责后,她会马上明白在公共场所该怎样文明行为,不是吗?

-2-

-3-

-4-
交友是宝宝具备的能力,不必过分引导
自从我们把花牛送去幼儿园,家人便不再担心宝宝的交友问题,并且不约而同地认为“那么多同龄的孩子一起,“交友”的机会大大增加。眼看着,花牛建立起自己的交际圈,那些从她嘴巴里说出来的名字,被称之为同学兼做朋友的小朋友们时而出现在各处,通过花牛的介绍,我记住了那些朋友们的名字,并渐渐习惯了这个过程。
今天校园放映户外电影,我们吃了晚饭就下楼去,电影刚开始放映,院子里的小朋友们围上来,碰到一位小朋友是花牛的同班同学,她俩远远看到,立刻向着对方狂奔而来,很快就在草坪上打滚啊,玩耍啊,而后开始过家家,俩人把花牛从家里搬下来的一匹小马做道具,两个人喂它吃草,又横七竖八的躺草地上说是陪小马睡觉。。。两人互相模仿,完全活在她们的世界里,一路尖叫一路大笑,或又忽然都伫足专心看几分钟电影,再一起讨论剧情。

-5-

-6-
适当的管闲事只是为了给孩子树立行为标准,不必插手解决
花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爱表现自己,且很快就能与周围的小朋友玩到一块,甚至那些大一点的孩子也愿意跟他们一起玩,这就使得我对宝宝交友这个问题完全采用顺其自然的方式,一般不会出面或插手。除非小朋友们一起玩出现一些争论,我还是很乐意出于公正,讲些原则上的对与错给他们一个标准,接下来怎样处理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这不局限于和花牛一起玩的小朋友,如果周围有发生小朋友不文明举止,我也会多管闲事,就事论事的批评错误一方,弘扬文明举止,且我觉得大人们出于社会责任心,也应该适当的管一下闲事。

-7-

-8-

-9-

-10-
成长是注重过程的。没有体验就没有成长。包括交友。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岁娃的交友观比较简单
“妈妈,我喜欢和xx玩”宝宝有自己的喜好,人以群分,有时候是天性来着。花牛这个阶段的小朋友还没有好孩子,坏孩子之分。基本上都是“人之初”的状态。这点我们就少了选择朋友上的担心。对她选择朋友的标准自然是开放的。毕竟3岁的娃,懂啥?所以,同一个班上,基本上男孩和男孩玩,女孩和女孩玩,完全是因为兴趣爱好,是否能玩到一起。

-19-

-20-

-21-

-22-
花牛把小马搬回家。
感谢有朋友!感恩节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