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改革教育改革一年多考杂谈 |
分类: 教育与留学 |
第二,建议大学录取学生要看平常学习的成绩。比如在高中的全面成绩,包括体育课成绩。因为这样可以看这个学生平时学的怎样,是否全面发展,是不是在他那个群体中是最优秀的,综合学习素质怎样。中学期间的成绩,包括自修和选修的成绩也应该作为一个高考参考,另外,也可以考虑各省市自主出题的标准素质教育考试。我觉得平常的成绩需要占到高考录取因素一定的比例,这也是比较适合学生的全面学习发展。国外大学就是这样,不光看高考成绩的一时发挥,还要看他平时在中学最后三年的一贯成绩,综合考量。
第三,建议录取学生还要看他的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的参与情况,包括在校园活动。我觉得我们现在教育基本是一个应试的教育,完全是培养学生考试,从小学开始就是围着高考转。那么这种制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社会能力的培养,社交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不利的。举例来讲,像我女儿她要报考一流学校,除了要看她的学习成绩,还要看她是否做很多的社会活动或公益活动,比如她去养老院帮助老人做很多事,这是学校规定的,必须达到做公益工作有多少小时。还有另外一个她也到社区帮忙,比如在流浪狗中心,帮这些丢失的狗溜狗,或者参加校外例如模拟联合国的辩论的社会活动等等。这个公益和社会活动占掉她不少时间,但在考大学考虑这些公益或社会活动时占了很大一个比重,这个方面实际上也是录取学生上大学的参考,非常重要,它培养学生的公益心和与人打交道的实践能力。
第四个建议就是高考录取学生需要有几份推荐信。比如说学校教师、社会实践机构或当地知名人士的推荐信。这些推荐信要有公信力,不能砸自己的信誉和牌子,这些推荐信也是一个参考的方面,可以让大学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学生,不光是他的成绩,他还有各方面的推荐信,可以全方位的掌握学生的情况。老师不可能给每个学生都写一样的信,这样就可以反映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特点。
第六个建议就是高考还应当有面试,特别是一流的学校。不论是学校自己面试,委托所在地校友面试,或者电话甚至网上面试也好,面试实际上是考察学生很重要的一环,就像工作面试一样不能或缺。要给大学办学和招生的相应的自主权。几十年前中国人工作不用面试,今天市场经济了找工作就要面试,为什么今天上大学就不面试了呢?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有些学生,甚至是高考状元,只善于考试,完全没有表达能力,这样的人才是无法适应未来人才需要的。
更多内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ebb5ba0100c4o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