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友会的网络

(2006-07-25 00:34:19)
分类: 国际视野
    前些日子,在北京京城俱乐部参加了哈佛商学院北京校友会的一次活动。哈佛商学院北京校友会是一个很活跃的校友会组织,组织得很好。凡是在哈佛商学院读过MBA或进修过的,都可以参加校友会的活动。据我所知,目前在国内就活跃着许多海外商学院校友会的网络,包括斯坦福校友会,耶鲁校友会,MIT校友会,沃顿校友会,西安大略毅伟校友会,曼切斯特商学院等,都很活跃。去年欧美同学会商会在凯宾斯基举办夏日慈善舞会时,我提出要引进海外校友会的参与,结果就有20多家世界各地的校友会的朋友踊跃参加这次的活动中来,成为京城海外校友联谊聚校友会最多的一次大联欢。
   自从美国哈佛大学1908年开办MBA课以来,已有近100年的历史。MBA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了当今商务和管理世界的一支生力军。目前仅欧美两地每年培养的MBA就达12万人,如果算上亚洲、澳洲及南美洲培养出来的MBA,则每年全世界培养的MBA多达20多万人。一年20多万人,10年就是200多万人,50年就是1000多万人,是一个遍布全世界的庞大的工商精英网络。中国MBA的培训市场方兴未艾,和国际接轨将会有巨大的增长,中国需要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的MBA通才。
   这一大批MBA精英使用共同的商务语言,熟悉管理、市场、营销、财务、金融、国际商务,具有许多相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对商务、对经济形成共同看法。他们中许多人都是世界企业的领袖,甚至有的是国家和政府的领袖。美国现任总统乔治"W"布什是哈佛大学1975届的MBA,MBA的管理培训有助于他成功成为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州长,乃至后来成为美国的总统。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出任联邦政府部长高位的华人赵小兰女士也是MBA出身。美国9"11事件以后,纽约市新选出来的市长彭博,原来是美国彭博公司(Bloomberg)的董事长,也是哈佛大学MBA的背景。
    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500强公司的老总有1/5以上是哈佛的校友。摩根士坦利公司大量从附近的哥伦比亚商学院招聘人员。根据统计,它的高级管理层有不少于100名的哥伦比亚毕业生——包括50名副总裁,30名主管和20名经理。
    全球MBA的网络随着商学院毕业生走出自己公司的办公室进入其他领域而持续在扩大。很多重要的政治家都有MBA学位,各种商学院的资历被囊括进了他们的简历里。在他们当中,有INSEAD的校友、离开麦肯锡公司的威廉"黑格,他曾是英国保守党的领袖。阿斯达超市连锁店主席、英国保守党副主席阿切"诺曼从哈佛获得过MBA学位。在英国政治划分的另一面,有另一位INSEAD的老朋友戴维"西蒙——现在的洛德"西蒙——英国石油公司前主席,他靠在公司里的股份发了财,成为托尼"布莱尔的工党政府中的重要成员。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被称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也曾留学美国获得过MBA的学位。
   我发现,在我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中,有MBA共同背景的人往往比较容易沟通,容易打交道。我曾经有过几个工作过的上司都受过MBA的教育。我在加入全球最大工程管理公司之一SNC-兰万灵公司时,其国际总裁就是一位哥伦比亚大学的MBA,我们很谈得来,尽管我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我们有共同的MBA语言,交流起来很容易。魁北克政府国际贸易部的前部长Trembly先生也曾经是我的上司,他是哈佛大学的MBA。
    实际上,我注意到国外政府比较重视聘用MBA中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做政府官员,比如加拿大驻外商务参赞中很多都是MBA出身。如我认识的曾任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的Robert Mackenzie先生也是毅伟商学院的MBA校友。还有加拿大原外交部亚洲司司长也是York大学的MBA。
   不仅在国外是如此,我开始注意中国的政府官员里,也开始有了MBA人才,而且是不拘一格招聘出来的。如前任的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李元明也是MBA出身。他是由外交部从中国的地方官员中招聘出来的,而且其有留学英国MBA的背景。据说这是中国外交部向国际惯例看齐,也开始从地方和民间招聘中国的驻外使节,而不仅仅是内部人员的轮流派出。中国政府部门更多地从市场中聘用MBA或其他优秀的管理人才,有助于各级部门的管理和效率的提高。
   总的来说,商学院的网络在商业方面始终很重要。传统的力量网络经常以教育为基础——在哈佛校友会,毅伟团队,牛津剑桥,各大学圈等,都能找到你的圈子。顶尖商学院触及到全球更多地方,拥有不可比拟的力量网络。事实上,人们不只是为了学习才去顶尖商学院;他们去那里部分是为了加入一个受益终生的俱乐部——校友会。他们横跨全球,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商界。商学院的校友协会忘记了共济会、扶轮社和其他传统的商业网络,它们是新的力量、有影响和富饶的网络。
    要会利用联络和网络。正是一些网络打开了更多的门户。上商学院的一部分——有人说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制造一个适当的网络。属于一个强有力的专业网络可能是非常有利于一个人找到内部人员的捷径。由于有毕业后高工资的许诺,全世界顶尖商学院的毕业生也得到了另一种实惠。商学院这块蛋糕顶上的樱桃就是接近自己学院的校友网络。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网络。
   商学院的校友俱乐部帮助毕业生们发展自己的职业,更新技巧,进行新的联络。一般来说,在商界、政界和其他领域都有开放的门户。在较大和较好的著名商学院,校友网络是世界范围的关系。从波士顿到北京,以及最重要的城市之间,都将有校友网络的成员。打两个电话,一位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或者其他顶尖商学院的毕业生就可以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受到友好的接待。这使生活变得容易很多。
    在全世界最好的商学院当中,我还想到了我在法国参观过的INSEAD商学院。它的校友协会的影响是传奇似的。在枫丹白露美丽的森林里,从前法国国王的狩猎地,校友们聚集在著名的宫殿里。有18000名成员的INSEAD校友协会有巨大的影响。它的成员来自MBA项目(9700人)和行政管理项目(8300人)。它的12900多位校友在欧洲,使欧洲的网络比其他任何欧洲商学院的网络都大。它的校友分布在全世界120个国家。INSEAD的校友联合会调查显示,毕业20年之后,36%的MBA校友是公司总裁或首席执行官。他们的国际流动性在企业界也是最强的,大约30%到65%的校友分布在国外的企业中,42%的校友办有自己的公司。他们都是成功的人,是在信念上保持了与INSEAD联系的成功的人。确实,校友构成了INSEAD国际委员会的30%,占有董事会23个席位中的10个。INSEAD的校友很认真地接纳自己的成员。世界各地的800名校友自愿者在全国校友联合委员会中各尽其力,帮助组织聚会、国际讲演活动和在自己国家面试MBA候选人。
    但是,当谈到校友的网络时,美国人的网络更胜一筹。真的,他们在商学院的游戏中时间更长。他们的校友网络像潮水一般扩展到全球。凯洛格学院的校友会遍及全世界。它的网络延伸到全球80多个国家。沃顿的校友网络总数达到69000人以上,分布在130多个国家——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学院校友网络,所以该学院说,沃顿的校友已经在美国和国际上组织了76个俱乐部,并有地区代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有30000多名校友。哥伦比亚有20000人——有11000人在纽约、新泽西和康涅狄格,另外9000人分散在全球。
    但是,校友会最活跃的是哈佛商学院,有60000多名活跃的校友在世界各地,根据这个网络的力量,学院只是网络的一个班级。它的一次全球校友大会曾于1997年在香港举行。组织者报告说,有800多名校友和来自45个国家的客人在这块前英国殖民地被移交回中国的前夕聚会。“一度变成终身的机会"是一位哈佛商学院的校友对活动的描述。“在校友们3天的活跃讨论中,12位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和一群杰出的亚洲商人与政府官员,集中关注香港回归,以及人们期待的商业对该地区的影响。"这是某种严肃的网络。它是哈佛的感召力。正如哈佛商学院的前院长金"克拉克在对那些代表的讲话中说的:“重要的是认识到我们在香港所做的是学院的品质证明。我们把重要人物聚集在一起为重要问题而工作。这是建立关系的机会。”
    同时,到上海和北京的旅程给了参与的校友以大量机会进行联系。在中国,他们也有机会访问很多西方公司与中国伙伴合资的企业,了解这些关系在围绕香港移交的气候中如何发展。从一个政权变到另一个政权,似乎打动了哈佛商学院院长的心弦,他谈到了商学院的网络。“我们真的在一个转折点上,"克拉克院长在校友的聚会上说:“要站在日益增强的竞争、经济全球化的前面,商学院就必须延续自己的优秀传统。这意味着确保教师们接近实践,学院要培植自己强有力的校友网络,新技术正在被吸收到教学和学生生活中去。"
    这次最近哈佛商学院在北京的活动活动使我感受到了哈佛商学院校友会的网络号召力。哈佛商学院还有一位专门负责校友网络的副院长亲自参加了北京校友会的活动。令我更印象深刻的是哈佛商学院创业管理专业有差不多10位教师,由商学院这位副院长带队,到中国来访问。这样多的破纪录多的哈佛繁忙教授全都来到中国,亲眼看到了中国的发展,更见证哈佛商学院校友会的增长。参加当晚活动的哈佛商学院教师包括:Prof. William Sahlman,Dr. Daneil Wadhwani,Prof. Muti Khaire,Dr. Daniel Isenberg,Dr. Michael Roberts,Prof. Myra Hart,Prof. William Kerr,Prof. Howard Cox,Prof. Andrei Hagiu和Prof. Robert Higgs等。他们和校友之间的亲切交流和互动,生动的体现了哈佛商学院的魅力,也就是商学院的网络的力量。其中一位教授和我还建立了合作的关系,我在下月的哈佛之行中还会再见到他。这也是值得我们国内商学院学习的地方,大家虽然离开学校,但永远需要学校关注他们是生活在校友网络的大家庭里,就像哈佛一样。国内现在讨论如何创办一流大学,我认为还应关注如何创立一流的校友网络。
    不过,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在这次聚会上还碰到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当年,他出国时,我还在给他做咨询,后来去美国留学后就失去了联系。但没想到,差不多近10年后重逢,他已经哈佛商学院MBA毕业回国创业有成了。想当年,在国外商学院读书的中国学生还寥寥无几,今天,国外商学院的中国学生已经是一股很大的力量,而他们将成为未来商界网络世界中的新生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