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朋友与友谊

(2005-10-22 23:24:05)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在这个人类聚集的社会中,总是离不开和人交往,总是需要友谊、友情和知己。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不可能孤索独居,不可能一个人去孤军奋战。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朋友的鼓励、支持、关心和爱护都是非常必要的。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好的朋友会给你带来很多新的方向、新的启迪和新的乐趣。结识一个好朋友,往往就象读一本精彩的活书,给人以鼓舞和智慧。的确“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爱默生语)。

我到现在还记得中学和大学时代的那些同学朋友。我们一起组织读书会,一起讨论和探索人生,一起挖掘心灵成长的过程。这一切犹如培根所说:“友谊不但能使人走出暴风骤雨的感情世界而进入和风细雨的春天,而且能使人摆脱黑暗混乱的胡思乱想,而走入光明与理性的思考。这不仅是说一个朋友能给你提出忠告,而且任何一种平心静气的讨论都能把搅扰着你心头的一团乱麻,整理得井然有序。”求学时期除了学校的朋友之外,我也喜欢结交已经工作的、有社会经验的朋友。他们的奋斗经历,他们的好学精神,往往成了鼓舞我斗志的源泉之一。我至今还记得在我上中学时,有几个比我大很多的青年人,他们虽然当工人,但坚持刻苦自学英语和文化知识,恢复高考后,都考进了大学。我那时候真是觉得他们今天的精神就是我明天的斗志,而我一定不会落伍于他们。在大学时代,我也有一个很好的爱好文学的朋友,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文学作品和诗歌创作,思想上的互相启迪和交流成了求学时代的一件乐事。当然还有求学时代的老师,比如我大学时代的外教和读工商管理硕士时商学院的院长,都非常平易近人,像朋友一样待我。

如果说一个人成长时期的朋友对其思想和人格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那么在工作中所结识的朋友也同样重要。一个人不可能是先知先觉,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在工作、经商的过程中,朋友的忠告和建议哪怕有时是良药苦口,都是应该认真考虑和接受的。一个人的脑子总是有局限性的,然而,多几个朋友商量,就能把事情搞得更好一些。我所说的朋友当然也包括异性朋友。我也曾相识过一些非常优秀、非常出众的女性。异性朋友对问题和事物的分析和判断往往有时比男人更直观、更富有情理,因而常常更能说服人、打动人。她们对事物非常敏感,富有同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感受和体会,珍惜情感和友谊。她们对人生、对事业、对友谊的理解往往超过了名人的说教,对你有更直接的启发和震撼。当然,把握和异性朋友的交往,也不是一件易事。如果彼此从这种交往的过程中都有所提高、有所启示的话,那就是一种非常有积极意义的交往,是对人生和思想一个很大的促进,能够提高自己的品味,陶冶一种高尚的生活格调,增强生命的进取精神,并永远给你带来独特的灵感和启迪,是友谊之中的友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朋友和知己的作用还在于帮助你感受生存的意义。会消费或拥有财富并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有朋友和知己、有友谊的纽带,我们才能体验到生活的完美性。好朋友和知己会让你获得一种身心充满活力的强烈感受。你会悟出生活之伟大至美,其中之一就在于发现世上有人与你同感共鸣,互相启迪,共同提高。友谊打破了个人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让人跳出个人世界的框框,能全面地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王安石说“人生乐在相知心”。甜蜜的回忆会褪色,爽朗的对答会日渐模糊,老朋友的面孔会变成朦胧的影子;但珍贵的友谊却永远存在,永远存在于真诚朋友的脑海中,这是人生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一股永不干涸的内在源泉。

在人生漫长而艰辛的征途中,人不能仅靠自己单薄的力量,独自走向那最后的终点。人们需要一种相互理解,人与人之间应感到一种彼此尊重、信任和温暖。人与人之间需要一种友情,一种来自心灵的支持。有了朋友的帮助和鼓舞,人们就能抵御命运的打击,就能补偿肉体上和精神上的苦难。只有这样,人的天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人的理性才能得以发扬,人的精神世界才能得以充实、丰富。只有这样,生活才是一种充满灵性的东西,才觉得更有意义。

  当然,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着绝对完美的友谊。友谊是帮助人们沟通,联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一种纽带。友谊不能尽善尽美在于人们本身的局限性,但友谊能使人趋向完美、趋向成熟,让人变得更坚强、更友好。如果我们都是十全十美的人,那我们可能就不需要朋友了。

我至今还记得我在中学时代是怀着怎样一种激动的心情阅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其中有一段论友谊的话,罗曼·罗兰说得十分真情,也非常感人,令我浮想连翩:“人生的苦难是不能得一知己。大家把朋友这个名称随便滥用了,其实一个人一生只能有一个朋友。而这还是很少的人所能有的福气。这种幸福太美满了,一朝得而复失的时候你简直活不下去。它无形中充实了你的生活。它消灭了,生活就变得空虚;不但丧失了所爱的人,并且丧失了一切爱的意义。为什么世界上有过这样的一个人(朋友)呢?为什么要有我呢?”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的扩大,我更理解了朋友与友谊的道理,那就是一个人应更以平常而广阔的心胸对待友谊。因为人无完人,因此也不能苛求于人。荷麦说:“友谊是一种温

静与沉着的爱,为理智所引导,习惯所结成,从长久的认识与共同的契合而产生,没有嫉妒,也没有恐惧。”

人之一生要经历许多不同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会碰到不同的朋友。那怕有时是短暂的交往,却地久天长般地让人回味无穷,情深意长。友情和友谊,存在于一切人的生活之中。假如一个人失去了友情,那他可能就很难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要有朋友的唯一方法,就是够朋友。”只要你按爱默生这句话去实行,在你人生旅途中,一定会时时得到不同朋友的相助。

  不过,你一生中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朋友,而且是一种始终不渝的朋友,那就是书籍。

  一部好书,可以成为我们的莫逆之交,它过去、现在、将来对我们始终如一。书是最有耐心和令人愉快的朋友,即使在我们穷愁潦倒或悲哀痛苦之际,也不会背弃我们。它在我们青春年少时给我们以快乐和教诲,在我们黄昏暮年时更会给我们慰藉和同情。一部好书经常是人生的圣坛,里面珍藏着一个人永远的献祭。人生的世界,大抵说来,不外乎是思想的世界。优秀的书籍就是这样一个由高贵的语言和闪光的思想所构成独特的世界。“与高贵思想为伍的人,是决不会孤独的”。这也就是培根所说的:“读书使人充实。”虽然我们已进入了电脑和互联网络时代,包括出现了电子出版物,可我还是喜欢一本本活生生的书,你可以翻来覆去地读,享受一种永恒的感觉。一些书我珍藏了多年,再拿出来读时,仍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就象久违的老朋友一般。

 

 ——摘自《我在东西方的奋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生(1)
后一篇:儿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