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当代中国对海外归来的学子称为海归,也有的谑称为“海龟”, 把留学人员和大海联系起来,这使我想起在北美温哥华附近海域观看鲑鱼回到出生地去产卵时的情景。海归的历程和鲑鱼有着非常相似的一面。成千上万鲑鱼从北太平洋出发,穿越深邃的海洋,回到加拿大西岸当初游向大海的河口,展开一趟逆水返乡的旅程。它们遇到激流便跳跃而上,遇到浅滩则以鱼腹摩擦河床,奋力穿过。鲑鱼们在漫长回流的历程中历经险恶和艰辛,依然义无反顾,其悲壮的征途,展现了其不屈不饶,震撼人心的生命力。为什么鲑鱼历尽苦难,总要回到出生地产卵?中国海外学子的遗传基因中是不是和鲑鱼相似,是不是要回到那生于斯,长与斯的故乡?不过,除了骨子里中国文化的基因,真正吸引海外广大学子回归的主要因素还是中国在21世纪中的崛起。由于加速现代化与全球化,中国已经进入了快速体制革新与经济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当代的太平盛世,吸引全球在华投资,特别是当今国内各行各业发展所充满的机会和挑战,才是吸引海外学子归来的真正所在。
当然,国内也有海归变海待的说法。但是仔细一想,泱泱大国,13亿人口,留学生总人数不过百万,海归不足30万,在一个大学生比例只占人口总数不到5%的国度,(在欧美占50%以上)不应该是太多,而是太少了!2004年的中国国际贸易达到一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的70%,可见中国与国际交往频繁的程度。中国目前百万的出国留学人员,大部分还在国外。中国要想在新的世纪有更大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利用好这一大批现成的国际人才,他们中多半都具有国际化的背景,掌握国际语言和文化,熟悉国际规范,了解中国国情,他们是中国未来开拓国际市场和提升中国国际贸易价值链的战将,是中国与世界接轨的桥梁。没有成千上万海归的大量参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将会减缓,中国政府和企业的效率将会降低,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将会减弱,中国的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将不会得到提高。关注海归群体的特有的能力和发挥他们的作用,关心海归创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将大大激发更多海外学子回国创业与发展的热情和决心,将加快中国政府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与以往或静态描述当代海归群体的生存现状或单纯回顾中国留学历史不同,本书将当代中国海归群体置于以始自19世纪中叶绵延至今的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为纵坐标,以经济大融合为特征的全球化浪潮为横坐标的这样一个大坐标系里去观察分析。我认为,当代中国一方面在继续自己历时100多年艰难曲折的现代化进程,目前在某种程度上重复着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另一方面,又必须要面对在当代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自觉不自觉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全方位地与国际社会接轨。这种内生动力下的纵向惯性运动与外来压力下的横向接轨趋势交织在一起,决定着当代中国发展的轨迹走向,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主要背景。正是这种以融合与接轨为特征的现代化进程,决定了当代海归群体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方位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海归群体有着天然优势,因此,当代中国是有史以来海归精英最能发挥作用的历史时期。实际上,这是一个需要海归的时代,也是一个成就海归的时代。他们必将和广大国内优秀的各路精英一道,共创中华民族腾飞在21世纪的辉煌!
(摘自作者《海归时代》一书序,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