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媒体报道 |
刘洪海:
朋友们,感谢
提问:
我想主要问怎么能找到海归,找到更好的海归?第二,怎么养好海归,换句话说这些人给多少钱,什么待遇?第三个是怎么发展海归,就是水土不服怎么办?
王辉耀:
我觉得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就是说怎么找、怎么养,怎么留住。这个是很有趣的话题,我觉得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实际上我碰见很多的海归,他们是回国找不到用人单位,中介服务还是很差的,中国应该更多的加强留学人员中介机构的建设,包括猎头,包括人才招聘市场,要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我觉得是可以更多的寻找海归的途径。还有一个途径就是我可以给你放到欧美同学会的网站上,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欧美同学会商会,这里面有一些招聘的信息。再一个就是怎么用海归,怎么人尽其才,又物有所值,这个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实际上我建议一个方法就是你跟他在交流过程中,一个是看这个人确实有真才实学,有的海归比较国际化,比较在国际市场中有一定跨国公司的经验,或者是很好的基础。还有一些可能是基础不一定那么好,但是可能素质上和基本的技能上比较好,所以给你一个建议就是能不能先工作一段时间,咱们的价钱和待遇可以暂时的有一个比较基本的,你可以跟他说我可以先开始给你一个很基本的,甚至和国内人员同等的待遇都是可以的,如果你真了一个人才,不管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我想如果给企业带来效益的话,肯定会达到他相应的水平,这个是一般采用比较多的办法。还有一个就是在使用过程中,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就是能够有一定的放手,因为中国企业往往不舍得放手,另一方面作为海归来讲他们的职业道德要求比较高,我想对于企业来讲,随着中国职场不断的完善,这些人还是有很好的发展,和不断的合作的机会。
提问:
王会长刚才这个老总提得问题我觉得挺好的,您回答也很精采。正好刚才您提到了招才引智,而且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迅速增加,而且转向了本土企业,正好这位老总谈到了担忧,我们作为猎头企业也发现这种人才在急速增加,但是发现海外回国人员回国之前是雄心勃勃的,但是输送到这个企业以后确实存在他们想发挥抱负,但是没有这个土壤,尤其像一些民营的或者本土的一些企业,跨国企业如果创业可以成功,但是本土企业从他们停留的时间不会特别长,一年可能就会都掉,而且是三级跳的才容易成功。就是第一落脚点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土壤,当他们适应中国的企业和环境以后才有很好的发展。那么是不是我们国内内在的大环境还没有完全成熟呢?
王辉耀:
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也很好,确实有这个问题,就是大环境和小环境配合的问题。以前也有人跟我讲说这个海归没有什么用,我招了海归回来以后,他工商局也搞不定,税务局也搞不定,就是说如果指望海归回来跑关系,可能就不一定有什么用,但是另一方面大家看到中国这个市场不断的在完善,在进化。比如说现在成立公司,个人也可以成立公司,不需要跑了,现在个人公司都可以做外贸了,不需要像以前必须有关系,中国的市场商务关系慢慢的趋于简单,我觉得在向西方发达社会的经济规律靠拢,在国外就很轻松,没有更多的关系、面子、人情要还。所以如果海归回来让他做这个方面,就是没有用到他的长项,海归的优势是正规的操作、国际化的操作和外商打交道。比如说我们请李动生讲,他们进行了一些国际的收购,他们有大量的国际化的人才,我有一个同学就帮TCL做很多国际化的工作。现在联想就面临这个问题,他收购的IBMPC以后,马上要求他们的工作语言从汉语转英语,和IBM的员工沟通交流的时候,就需要一大批国际人才。还有像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也需要很多的海外人才,包括北京的奥委会,因为它要和国家奥委会打交道,要做教授,做英语的接受,做各种文案,做各种方案,这些时候就会海归可以发挥很大作用的时候。所以我觉得中国大环境在不断完善,中国小环境也在不断的完善。而且还有一个认识的问题,就是这些小企业也认识到这些海归也是很有用的。也不仅仅是国际化的人才,就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人才也是一样,也有一个逐步重视的问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