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7日晚宣布,再度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至此,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升至17.5%,创24年来的新高。
此消息已出,立即有人质疑,五月的CPI预期是低于四月份的,为何央行还要提前出台上调准备金率呢?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解答。
就近一二年的情况看,存款准备金率一般是在当月CPI公布之后推出。本次意外在数据推出前实施。
显然这是有深意的:一,这应该针对的是CPI高企之后的宏观经济情况,而不是仅仅针对五月份的数据。表明央行宏观调控意在发挥前瞻性和主动性,不是意在现在和过去的宏观数据,而是未来的数据。二,中国未来的宏观经济调控在货币政策这一环上是不会松只能紧。三,中国的石油电力尤其是成品油价格还是处在管制时代,只是"暂缓".一旦放开,CPI只能更挺.
PPI,作为CPI的先行指标,向CPI传导的作用是巨大的。实际上,在国家系列控制涨价措施下,07年PPI数据从4月份的2.9%高位一直往下走,并在7月份创出2.4%的年度新低,但8月份开始,PPI开始反弹,当年10月份PPI数据大大出乎市场的预料,同比上涨3.2%,高过市场预期的3%。此后,一路上扬,至今年5月份高达8.2%,甚至超过了本月的CPI,涨幅创近三年来的月度新高。一般而言,PPI上涨一方面可看出企业成本压力过重,利润空间被压缩,未来面临深层次结构性调整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上游的价格压力将逐步传导至下游,未来几个月将逐渐显现。因此,央行本次由小步上调到大步上调,多少有点意外,但相对于未来几个月CPI上行压力来说是有积极作用的。
近几天,股市大跌,尤其是今日股市创出8个月以来的新低,高企的CPI预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八卦式的点位预期又有什么意义呢?
附:2007年8月份
CPI、PPI分别为6.5%和2.6%
2007年9月份 CPI、PPI分别为6.2%和2.7%
2007年10月份 CPI、PPI分别为6.5%和3.2%
2007年11月份 CPI、PPI分别为6.9%和4.6%
2007年12月份 CPI、PPI分别为6.5%和5.4%
2008年1月份 CPI、PPI分别为7.1%和6.1%
2008年2月份 CPI、PPI分别为8.7%和6.6%
2008年3月份 CPI、PPI分别为8.3%和8.0%
2008年4月份 CPI、PPI分别为8.5%和8.1%
2008年5月份 CPI、PPI分别为7.7%和8.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