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谷歌再陷税务门

(2007-10-26 12:11:11)
标签:

职场/励志

谷歌

税务门

 

 互联网企业最大涉税案浮现

                        谷歌再陷税务门

                                                       如果说无视互联网行业游戏规则也就罢了,但如果还要把企业责任视为无物,那么问题就严重了。遗憾的是,落户中国7年的谷歌恰恰把这两个错误都犯了。据接近北京市税务部门的一位人士告诉本刊,刚摆脱“牌照门”困扰的谷歌,再次因涉嫌偷漏税问题已被北京市地税局稽查分局正式立案调查。目前,税务部门对谷歌涉嫌偷漏税的调查已近结案,互联网企业最大涉税案即将浮出水面。我们还了解到,谷歌涉税案中还包括了涉嫌偷漏个人所得税问题。
   无论是“税务门”还是“牌照门”,谷歌进入中国7年以来可谓磕磕绊绊,风波不断,如今的“税务门”,其性质之严重,完全有可能把七年之痒演变成七年之痛。
    2006年春节前后,谷歌“借牌经营”一事就被曝光,“牌照门”轰动一时。ICP经营许可制度是中国互联网事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谷歌无视中国规则的“无证上岗”行为,受到普遍质疑和指责罪有应得。直至今年9月,在谷歌中国的网站下方,那个原来一直借用的赶集网的“京ICP证050124号”,才变成“ICP证合字B2-20070004号”,经查询,这个新的ICP号所对应公司的设立日期为2007年6月25日。这意味着,进入中国七年有余的谷歌,直到3个月前才拿到合法的营业执照。也就是说,谷歌在中国拉“黑活”一拉就七年。
   如果不“依法纳税”,税务部门眼里可不能揉沙子。应该说,谷歌发生这样的问题是早晚的事,毕竟拉黑活挣来的钱,也属于来路不正,既然来路不正自然也不会为这些来路不正的钱而不打自招的跑去交税。
   常言道,积重而难返,不妨看一下,谷歌在这条“路”上究竟走了多远。来自著名市场调查公司艾瑞的数据显示,谷歌2006年在中国的毛收入约2.85亿元,按照相关的税率估算的话,谷歌的应税收入高达数亿元人民币;换言之,这也可能就是谷歌仅仅在2006年偷漏税款的基数。然而,这完全有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正像谷歌并不是去年才来到中国一样。
   从2000年开始,谷歌就开始向中国网民提供中文搜索服务,直至2003年推出中文关键词广告。在这期间,国内客户只要拥有一张国际信用卡,将钱直接打入谷歌在美账号,就可以在谷歌网上购买关键词广告,而这些钱就会通过国际信用卡直接进入谷歌在美账户。虽然发布广告的客户和由此产生的点击收入都是来自于中国,但是这些真金白银的流转在中国却没有任何记录,只有漆黑的大洋底下通往美国的电缆,才知晓这分分秒秒中都在发生的交易。
   然而,交易完成了,很多客户却发现他们并没有收到正式的广告发票,甚至都不知道该向谁索要,有不甘心者就此问题询问谷歌,得到的回复却是:“目前,谷歌广告字对于后付款方式支付的用户,暂不提供用于报税的发票。不过您可以通过’结算摘要’中的发票号,查看广告费用明细。我们正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请您过一段时间再来向我们查询。非常感谢您的耐心和支持。”
  就是这样的回复,谷歌发票问题一拖就是两年。直到2005年8月,谷歌签约中国第一家授权代理商中企动力,才算开始拥有现实的、正规的营销渠道。截至目前,谷歌在中国已拥有20多家广告代理商,代理商要在广告费外收取20%的服务费,这也是代理商的利润来源。也就是说,谷歌并没有因为授权给代理商而减少收入。从2005年8月开始,国内客户虽然通过代理商可以得到正规发票,但开票单位为代理商,而非谷歌。至于代理商和谷歌之间的结算,由于2007年以前,谷歌在中国的正式机构为办事处而非分公司,因而根据税法有关规定,不具有经营权,理论上来讲,也无权向代理机构收取费用及开具发票。所以,在此期间,谷歌的这些由代理商开具发票的收入,在税务处理的合理性上也存在疑问。
   谷歌在发展代理的同时,网上直销仍然存在,客户可以通过文字提示在谷歌网上轻松便捷的购买关键词广告,且不必额外支20%服务费给代理商。因此,相当多的客户选择直接汇款给谷歌。然而直到今年年初,谷歌关键词的后付费客户依然无法得到可以报税的发票。
   这些存在税务疑问的大量收入,自然会引起税务部门的关注。至于上述诸多行为是否违规?相关税务人员表示,税务部门对互联网行业关注许久,特别是基于网上交易的纳税问题是税务部门关注的行业重点问题之一,但税务问题的界定很复杂。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在国内有办事处等机构的外资企业,其与中国境内的客户在互联网上发生交易,一旦有证据证明该项业务来源、承担等环节与其国内的办事处等机构有关,则应承担相应缴税义务,且可往前追溯5年。如按此时间计,从2007年回溯至2002年,谷歌如果最终被确认违规或违法,其偷逃的税款额无疑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随着基于互联网基础的网上交易的有无到有,及至如今的如火如荼,网上交易的征税问题一直被广为关注和争论。以往人们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淘宝、易趣、拍拍等网上店铺,却很少意识到,最大的网商其实是谷歌、百度、雅虎这些搜索巨头。
   

【相关阅读】
谷歌“地图们”
2007年初,一篇“Google Earth用伪满地图 故宫出现日宪兵队”的报道引爆了全中国人的愤怒。网民们发现,在谷歌地图产品中,中国沈阳的最新卫星图片,居然被标注成日本侵华时的地图,到处都是昭和、日满之类的东西。“地图们”直接戳入了全体中国人的肺管子。对此,出身中国台湾的李开复不知是如何想的。

谷歌“词库门”
2007年初,崇尚创新的谷歌在憋了数久后,重磅推出了个谷歌拼音输入法,本以为能得个满堂彩,可是没成想,却招了“狐狸”惹身“骚”。因为输入法词库涉嫌抄袭搜狐的搜狗输入法,引得张朝阳大怒,口口声声说不打算放过谷歌,准备法庭上见。一向崇尚“不作恶”的谷歌哪曾见过的“作恶”的后果,面对如此局面,先是顾左右言他,不承认有此“恶行”,后来见实在抵赖不过去了,便又赶紧道歉希望息事宁人。此事引发了美联社、路透社等外电高度关注,“词库门”丑闻传向全世界。

谷歌“版权门”
2007年初,谷歌推出名为图书搜索的简体中文试用版,业务一经推出,立即引发了连锁反应,引发一片关于的版权质疑之声。微软对谷歌“无视版权保护豪取强夺”的做法表示严厉批评。很多出版商坚持认为“谷歌无权全文扫描受版权保护的图书,并以此丰富自己的数据库”,因此保留是否进入谷歌数据库的权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