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专访 |
妙笔文丹青
-------本刊记者独家专访中国著名工笔画家文立德先生
新年伊始,记者专程来到北京崇文门国瑞小区的一座普通居民楼内,采访了中国著名工笔画家文立德先生。
“陋室”因民俗而亮丽
从文先生让夫人冒着严寒亲自跑到楼下接记者,到进入房间后的倒茶与寒暄,面前这位已近花甲之年的艺术前辈的谦和与热情令人油然而敬。一口热香茶喝下去,记者心中更是暖意浓浓。环顾文先生的“陋室”,艺术之味亦是浓浓。更夺记者眼球的则是客厅上挂出的两幅新出炉的工笔画,一个是老寿星,一个是古代仕女。此情此景,倒把记者拉回到了儿时的记忆之中,因为记者的家乡就是素有中国年画之乡的山东潍坊。正是这种民俗的力量,使得文先生的“陋室”,的确增添了有别于北京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亮丽风格。
自幼受熏陶 艺术缸中染
采访中记者得知,文先生出生于1948年,而且生就在一个北京民间艺人之家。中华民族素有望子成龙的传统。父亲对幼小的文先生从艺寄予了极大的希望。令父亲特别高兴的是,勤奋好学的文先生渐渐显出了自己的艺术天斌与才华。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于是请出自己圈子内的高朋挚友精心调教幼小的文先生。在著名山水画家张希贤、郭传璋、沈兰溪等十几位老先生精心指导与熏陶下,文先生的艺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位艺术天赋与才华的翩翩少年,就在当时的崇文门花市100号院内,露出了自己的尖尖角。
此后,文先生参加了工作,供职于原来的北京彩塑厂下的国画车间。在这里,文先生得天独厚地得到了许多国画师傅的亲自指点。文革期间,文先生先后被一些学校及社科院借调,从事一些诸如板报方面的宣传工作。即使这样,文先生也从来没间断过对国画的潜心钻研,为此他还在北京画院研修班研修学习过一段日子。
70年代以后,文先生对京剧艺术进行研究和探讨。他把国画技法和表现形式融入戏剧人物和脸谱的造型设计之中,又把民间艺术的色彩和造型观揉进其脸谱创作中,不仅在北京脸谱的画法上作出了创新,而且在造型和色彩搭配上可以说做到了独树一帜。他所画的京剧脸谱人物还荣幸地列入了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教材之中。
谈到这里,文先生还兴奋地拿出了不少脸谱造型给记者看了起来。
“意外”让他名声大震
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先生从北京金属工艺品厂(原北京彩塑厂)“病退”。自此以后,他全身心扑进自己心爱的“工笔画”艺术上。期间,文先生还经常在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及海外留学生部讲授中国民间绘画艺术,在新东方大学现场绘画展示,均受到好评。美国夏威夷大学的一些教授和学生每年都来北京参观学习,文先生也成了教授他们中国画的常客。
文先生告诉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携带自己的作品参加了中国民俗馆展览。正是这次“意外”,让他结识了日本一位株事会社的社长练木久雄。1996年应日本这位练木久雄先生之邀请,文先生赴日本参加了日本民间艺术博览及现场制作绘画展示。文先生连续多次在日本东京、千叶、冲绳、大阪等地作现场展示,深受日本各界人士对其作品的好评与酷爱。没想到,此后文先生可以说一发不可收。1997年,他应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中国艺术绘画现场展示;1998年又参加了韩国、德国、法国民间艺术交流展;2000年他还被美国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邀请,并以团长的身份率团赴美国的洛杉矶、好莱坞、圣地亚哥、夏威夷等地做书画及戏剧人物展示。
其实,说意外并不意外。在文先生赴日参加绘画展前,他也是小有名气了。早在1994年,他就参加了韩国现代美术国际公募展;1995年其作品“山神图”和“贵妃沐浴图”均被日本村上美术馆收藏,并入选世界书画大辞典和当代书画名人集;同年,他还参加了当代艺术界名人展示会获荣誉状,并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弘扬民俗文化 新年新算盘
目前戴着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一级会员,专业工笔画师,国家书画人材研修中心高级研修员,湖社画会会员,中国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等多种光环的文先生,除经常在国内参加一些大型公益事业,无偿捐赠自己的作品外,新年还有自己的新算盘:那就是将自己写民俗,画民俗的艺术申报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弘扬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他告诉记者,相关填表工作这几天已经完成。记者在此祝福这位艺术前辈在新年能梦想成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文先生案头上正在着手12种“老寿星”工笔画,目前他已完成了4种。他还告诉记者,描述古代宫廷贵族、官宦家庭中女性的仕女画、观音百态画、民间宗教中能捉鬼的钟馗画、中国图腾之一的老虎形象以及人人喜爱的脸谱等等,都是自己要强力打造的中国民俗艺术品。同时,他称,即使自己“申遗”不成,他也有责任办一个大展室,以达弘扬中国民俗文化之目地。
说到这里,谦和热情又刚毅执着的文老先生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这笑容,也许流露出的是对自己毕生追求民俗艺术的一种自信,也许流露出的更是对自己能担起中国民俗艺术创新与发展责任的一种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