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的经济影响
2003年的SARS疫情平息不久,正慢慢淡出人们视线的禽流感就再次汹涌而来。继韩国汉城附近一个养鸡场大批死亡鸡只的消息传出后,越南、日本、泰国、柬埔寨、老挝、印尼、中国以及美国部分地区也相继成为禽流感肆虐之地。
禽流感的爆发不仅威胁动物、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而且给家禽养殖业及相关行业诸如加工、贸易、餐饮甚至旅游业带来了极大冲击。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亚洲养鸡业每年提供2000万吨产品,占全球家禽业的27%。席卷亚洲的禽流感除了打击家禽养殖业,影响到当地许多中小农户的生计外,更会破坏农业领域,而饲料生产商和贸易商亦可能受到影响,同时为全球肉食市场带来不稳定因素。 粮农组织2004年2月25日发布的一份声明显示,东南亚禽流感的蔓延已导致约1亿只家禽病死或被扑杀,其中越南和泰国数量最多,各有3600万只。该组织估计,禽流感给亚洲国家造成约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名列世界第四大鸡肉出口国的泰国是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仅国内鸡肉消费量锐减80%左右,出口受阻加上大量鸡的死亡和被杀,已直接使泰国60多万户鸡农蒙受巨大损失。 2004年2月韩国农林部公布报告称,韩国最大的禽类加工公司切利布罗食品公司出品的鸡鸭类食品销量大减,公司日销售额从禽流感爆发前的2—2.5亿韩元巨跌至5000万韩元,该公司不得不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10月8日,土耳其政府证实,该国巴勒克埃西尔省一农庄1800只火鸡染病死亡;罗马尼亚农业部10月9日宣布,政府已在禽流感疫区杀死1500只家禽或鸟类;10月17日希腊发现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俄罗斯政府19日宣布在莫斯科南部地区发现了致命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这是禽流感疫情首次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出现。 欧盟及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和保加利亚等国纷纷下达对疫情发生地生禽及禽类制品的出口禁令。保加利亚政府已向全国各重点地区派出了大批鸟类及兽医专家,指导当地的禽流感预防工作,并计划专门拨出370万列弗(约合179万欧元)用于研究抗病毒方法、购买疫苗及实验器材、交换信息等。
英国政府宣布,英国准备立刻储备1.2亿剂禽流感疫苗,并订购了1460万剂抗禽流感药物“达菲”,可供英国总人口的25%使用,同时拨款200万英镑,用于支持防止例如禽流感这样的病症传播的研究工作。
德国和塞尔维亚则实行了家禽圈养措施。而在捷克,由于担心候鸟携带病毒,一些人开始捣毁迁徙鸟的巢穴。意大利农场主协会主席贝多尼表示,人们对鸡肉类产品的过度恐慌已威胁到意大利的家禽产业。
联合国粮农组织则警告说,根据候鸟迁徙的路线,禽流感病毒有可能被带到中东和非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鸵鸟肉生产国,南非政府20日表示,由于监管严格,H5N1禽流感病毒在该国出现的可能性很小。尽管如此,非洲仍是全球防御禽流感的最薄弱环节,如不做好预防禽流感的准备,一旦发生疫情,后果将不堪设想。
改变习惯弃食禽肉
有数据显示,自10月17日发现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希腊市场的禽肉销售量下降了70%。法国市场上禽肉销售量5天内下降了20%。受禽流感影响,土耳其国内的家禽肉类加工业几乎已经接近停滞状态。家禽生产公司负责人表示,在发现禽流感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人不再食用家禽类产品,销售额下降了80%左右。
由于担心禽流感,意大利人近期也改变了他们的饮食习惯,明显减少了对家禽类食品的消费。根据意大利农场主协会最近进行的调查显示,虽然意大利鸡肉类食品的价格大幅下跌了40%,但意大利的家禽消费市场还是猛降了32%。在调查中,大约一半以上的意大利家庭表示,现在土耳其和罗马尼亚所爆发的禽流感疫情让他们感到担心,因此减少了对鸡肉类食品的购买。
而在2004年禽流感肆虐亚洲各国之时,许多亚洲国家居民谈鸡色变,纷纷抵制食用家禽。柬埔寨人以老鼠肉取代鸡肉,鼠肉因此在市场上流行起来。在越南,当地人们开始大量食用鱼类,但这同时也引起一些麻烦,因鱼刺哽塞食道而前往医院就诊的人明显多于过去。
--------------禽流感涉及的产业链比较长,包括种植、谷物运输及仓储、饲料、养殖、肉品深加工、肥料、农药、种子,以及零售、快餐、速食等行业。人感染说明哺乳动物不能幸免,因此猪、牛、羊对禽肉消费的替代难以展现。此外,兽用抗生素的使用受到限制使禽畜疫苗的使用价值得到提升,加上禽流感疫情的迫切需要,禽畜疫苗行业的前景非常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