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传播:病毒的传播途径通常是从野禽到家禽,从家禽到猪,在猪身上产生变异,再传播给哺乳动物,传播给人。”在1999年的香港,禽流感病毒甚至偶然从禽类直接跳到了人身上。(1997年香港发生禽流感病毒H5N1株感染的情况如下,推测一种非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株通过粪便污染的水传播,从迁栖的候鸟传播给鸭。这种病毒再传播给鸡,并在香港的家禽市场上出现。当在不同物种间传播。病毒对鸡产生强致病性,通过市场的鸡偶然传播给人。尽管禽流感病毒H5N1株对人和鸡有强致病性,但对鸭和鹅没有致病性。对此次流感暴发的广泛研究确认,人类感染的源头为与感染的活家禽密切接触。遗传学研究进一步表明,病毒直接从禽类跃至人类。在医护人员中出现了有限的病毒传播,但未造成严重疾病。)近期研究表明,低致病性病毒的传播往往易被忽视,但低致病性病毒在短期内经几代家禽繁殖后,变异为高度致病性病毒。1983年至1984年在美国流行期间,H5N2病毒最初引起的死亡率很低。但在6个月内,该病毒致病力变高,引发的死亡率达90%。为控制该病的暴发,美国销毁了价值近6500万美元的禽类1700多万只。1999年至2001年该病在意大利流行时,起初H1N7病毒致病力很低,9个月内病毒变异为高致病力型,最后有1300万禽类死亡或被销毁。
-------病毒的变异: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是一种很小很小的病毒,只有一小段基因组织,也就是核糖核酸;但是禽流感病毒是很大的病毒,而且有染色体。当禽流感病毒自我复制时,染色体打开了,把旁近的其他病毒融入其中,这就是为什么流感病毒总在变异。禽流感病有8个基因组片段,当2个或2个以上不同的病毒粒子同时感染一个宿主细胞时,不同毒株的8个基因片段可随机重新组合。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的特点是其序列的“不连续性”。它由8个基因节段组成,节段极易发生重配,并可在不同宿主之间发生转移。当同一宿主同时遇到两种不同的病毒后,两种病毒之间可以很容易地发生基因重配,导致病毒变异。1957年和1968年的两次人群流感大流行,就分别是由来自禽流感的病毒节段与人流感病毒基因片段重配所致。但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则完全是禽流感病毒本身的一个变种。换句话说,1918年流感病毒,是禽流感病毒传染到人体后发生变异生成的。
(近期发表的一份重要研究报告:1918年流感又称“西班牙流感”,致死人数几千万。病毒在爆发后似乎就销声匿迹,要获得其完整的8个功能基因非常困难。幸运的是,在美国阿拉斯加冻土带中,科学家从当年埋葬的1918流感死者肺组织里发现了病毒的5个基因,另外3个基因则由美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对流感病毒的全基因组分析中得到。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病毒专家托伦斯坦培等人进一步将“西班牙流感”病毒的8个功能基因以及从H1N1人类流感病毒中“借”来的非功能基因注入细菌中,让它们组合成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再将病毒基因组注入人或动物的细胞内,让其生成病毒蛋白质,这样制成了功能完整的病毒。 为了研究“西班牙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坦培等人将其与一些禽流感和人类流感病毒进行比较。他们发现,“西班牙流感”病毒不仅能感染人和实验鼠,也能感染并杀死鸡胚胎。这是禽流感病毒才拥有的特性,而H1N1人类流感病毒和人工合成的对照病毒都没有这种功能。而在该研究报告发表前的2003年,学术界多认为1918流感病毒是从禽到猪再到人的可能性大。这提示需要改变一些兽医认为的禽流感主要是禽病,离人尚远的观念。由于目前猪发现感染禽流感很少的情况下依然爆发严重的H5N1全球流行并且不断由禽传染到人,加上香港1999年爆发也确认是禽直接到人,目前病毒由禽直接到人的变异途径导至人类间新的大流感爆发的危险可能超过由禽到猪到人的病毒变异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