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武警总队南昌支队 攝影 许凯
1月21日,
当我整装往江西准备拍摄鳯凰卫视环保节目 「江河水」时,
长江中下游流域传来暴雪警告, 而长江流域正是我们此次拍摄的主题。当晚,
我抵达江西首府南昌, 经一个半小时高速公路抵达九江:
十年前长江发生百年大水, 九江大坝决堤的地段。当地温度降至零下,
雪己飘了几天, 地面出现薄冰, 一不留神就摔得人仰马翻。九江人说,
这是十年来罕见的雪:往年冷天不会持续, 雪落地就化了,
很难积聚。
「97年下了大雪,
98年就发大水, 这几年, 长江水倒是枯了不少!」当地人说:
「希望瑞雪兆丰年, 08年能丰收!」
第二天, 我们在严寒的天气中,
走大堤, 上冲锋舟, 在飘着雪雨的长江和鄱阳湖面上,
说着长江和鄱赣水系这几年因生态变化产生的种种现象, 一面期待:
天气预报说25日后, 天气可能好转。
气温降至零下两﹑三度, 地面冰层越积越厚,
摄制组全副武装上阵, 拜访梅花鹿国家自然保护区。
因位处长江以南,
长江流域一带到了冬天是不统一供暖, 各家视条件, 开暖气空调。到了乡间,
烧煤炭就成了取暖的奢侈品, 加上湿冷,
这使得九江比当时零下七度的北京还要 “冻”人。
此时周边省份出现雪灾; 天气预报,
25日还有一次强降雪。
25日, 一夜积雪, 南昌到九江往湖南,
湖北的高速路因路面打滑, 事故频传; 铁路成了出行保障。
26日,
摄制组往九江巿郊的街口镇拍摄从西伯利亚到此地过冬的小天鹅。平时20分钟车程的近郊,
因积雪封路, 几经迂回, 车队花了两小时才到达, 沿路看到不少车因打滑,
倾斜至田边, 所幸路边大树卡住车身, 才不至车翻人亡;
一辆大型油罐车更是半跌入沟中, 险象环生。
来过冬的小天鹅, 瑟缩在东湖边上,
牠们赖以过冬的水草, 罕有的包裹着一层薄冰, 成了立体形的小冰条。
回程路上,
拖吊车应召拖起几辆事故车辆, 对那辆巨无霸油罐车,
则是小心翼翼地用了半个多小时, 才把它 “吊”回路面。
虽然雪天行路, 效率奇差,
但摄制组决定转往下一站--德安县拍摄。
「九江, 南昌段高速公路仍开通,
没有关闭,」领队来报。下午两点半大队决定上高速路,
往27公里开外的目的地。殊不知, 刚上高速, 时速已降到20公里。没一会,
所有车都停了下来, 前方黑压压都是车,
不知道出了甚么事。许多人下车伸伸腿, 有了刚才的经验,
我好整以暇拿出了即将访问江西省长的资料, 仔细研读。
不知过了多久, 车子开动了, 没一会,
又停了。一些女同胞忍不住拿起大外套, 三五成群, 爬过围栏,
到已结了冰的田梗上 “方便”。
车速还是在零至10公里之间, 天色渐渐昏暗,
有经验的司机从后车厢拿出棉被, 我们一看大吃一惊:
「难不成打算在这儿过夜?」
「待会就会有村民来卖方便面了!」摄像刘华经验老道地说。
夜色更浓,
我们果然看到两个村民, 提着两壶热水, 手捧几包方便面,
跨过围栏而来。由于几天下雪封路, 村民家中存粮也不多, 方便面所剩无几,
一分要价30元,
一下子被司机乘客抢购一空。摄制组对于到达目的地还抱以希望,
没有采取行动。
车子还是纹风不动, 由于天冷,
车上人多, 我们一直开着暖气, 眼看着油箱经过一天折腾祗剩半桶油,
领队开始急谋对策: 前方最近的出口是庐山, 一队人马从庐山下, 折返巿区,
一队继续前行到德安住一宿。由于女士都没有带住宿用品, 决定折返。
晚上7:30, 到达庐山出口,
车队用了5个小时祇行走了10公里。司机小唐下了交流道, 首先找加油站,
加满油, 一行人稍为安心, 随便找个民家餐馆先里腹。一群人狼吞虎咽,
我都担心把这家人的粮食吃尽了, 不知未来几天会不会仍大雪封路,
村民会「无以为继」!
正当一行人准备再上高速路碰运气时,
当地朋友正好来电问候, 知道我们困在高速路边时, 立刻说: 别再上路,
等当地人帮忙。
没多久, 一辆高速公路交警车,
不知从哪个小路钻了出来, 对我们说: 「回城的高速路堵死了,
千万别上!」
此时眼前黑乎乎的似乎祇有往庐山的山路,
轮胎上了防滑铁链的警车上山没问题, 但我们这小面包车又没有四轮趋动,
估计够呛。
「他们这车能上得了吗?」警官问了旁边本来打算
“忽悠”我们买防滑炼的当地人。
「可以!」当地人赶忙回答。
「放在一档, 慢慢开,
路上滑。」警官对司机小唐说。
于是我们跟着警车摸黑上了边上一条小路, 沿路没看到其他车,
但有人民保姆在, 我们突然感到很安心。渐渐地我们和高速路并行了,
后方也开始有来车, 究竟这条是省道, 还是便道,
我们至今不清楚。但当我们抬头看到高速公路上停顿的车龙,
有些车已熄了火和灯, 似乎对再前行已绝望, 打算在高速路上过夜了。
此时的我们对于眼中所见,
抱着无比的理解和同情, 因为如果不是朋友的即时帮忙,
我们也将是滞留在路上过夜的一群, 当夜气温零下三度。多日下雪,
地面结冰不化, 一个斜坡, 难住了所有没上防滑铁链的汽车;
我们的小车也在坡路上往下滑, 差点撞上后方来车, 小唐最后一鼓作气,
冲上斜坡, 把这位经验老道的司机都 “惊”得一身汗。夜深了, 将近11点,
小唐的车又被带上高速路, 车速可以稍快, 但车身险些打滑撞上护栏。
凌晨近12点, 我们终于回到巿区,
带队的警官接受我们匆匆的道谢,
转身没入夜色中。他们说还得上路帮助其他滞留的人,把高速路上的车龙疏导到巿区过夜,
这其中很多人是要回武汉过年的。
27日, 雪雨间歇, 寒冷依旧,
邻省灾情加剧。前往德安县的摄制组, 因全县停电, 在没有供暖的寒夜中,
一宿难眠。当地人已将这场风雪改口称为
“50年一遇”。九江摄制组决定转往省会南昌, 高速路, 路况难料,
大队决定搭火车。殊不知因路轨积雪, 严重延误。广州火车站人潮聚集,
深圳到九江火车也误点, 我们好不容易买了站票, 在朋友帮忙下, 挤上了车,
抵达南昌。
28日, 南昌电网受灾, 部分地区停电,
我们到了因凌晨停电短暂停水的自来水厂采访,
发现电话热线响个不停。「水表冰冻了,
水进不来!」巿民抱怨。地处中部的长江中下游, 缺乏应对长期严寒的经验,
曝露在外的电网, 水管,
在冰雪不化下渐渐失灵。水厂借媒体教民众如何保护曝露在外的设施自救。
当天, 江西列为灾区。南昌机场因雪关闭,
另一组鳯凰摄制组原订当天抵达, 准备对江西省长吴新雄做专访,
因飞机取消滞留北京。本想转搭火车, 铁道部朋友奉劝: 「中部已成灾区,
行路艰难!」。加上省里两会刚结束, 已进入救灾阶段, 不想在此非常时期,
再添省内接待任务负担, 决定专访推迟,
在南昌的大队人马加紧拍摄收尾工作。
29日,
一夜降温, 南昌铺上了一层厚厚如毛绒般的白雪,
推开窗门会以为身在北国哈尔滨。一些少见冰雪的当地人,
趁停雪打起了雪仗, 昌北机场仍然关闭, 我们转向铁路,
因铁路电网和铁道沿线受灾, 昨天开出往深圳的列车,
一天行进还没出江西境内, 搭车南下无望, 往北列车稍有保障,
摄制组决定列车北行。中午出现了一个多月来难得的阳光。机场传来消息:
昌北机场下午可完成除雪开放。我和化妆师直奔机场,
在下午两班起飞的航班中, 抢搭上了往深圳的客机, 回到了南方。
30日, 长江流域又一次强降雪,
受灾面积扩大。此时,
媒体称这是「百年一遇」的雪灾。看着电视画面不断播放熟悉的高速公路车龙﹑旅客滞留,
受灾民众努力以人手除雪的景象。第一次发现「回家」原来不是必然的。回家的路会如此漫长。已安全回家的我们是如此幸运。虽然比起很多人,
我们的经历简直不值一提, 但因为经历过,
我们更对还「在路上」的朋友们多了一份体同身受的支持和祝福:
「小年夜了, 请保重, 平安回家。」
江西武警总队南昌支队
将路面积雪清理干净 攝影 许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