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是城里人的情怀。是留住我们乡愁的真正乡村。
我想,我是像严歌苓一样热爱乡村冬天的人,确切地说是热爱像鱼池古镇那样乡村的人。
冬天的鱼池古镇,青石板,吊脚楼,青腌菜,自由穿行的狗,门边安详的土家老人。一幅天然绘就的乡村画卷。
尤其是街道两边吊脚楼屋檐下,挂着的那一串串金灿灿的玉米吊坠,一溜溜红红的辣椒,是这个阴冷冬天的一抹亮色,会妥妥的熨帖着因冬天而荒芜的心,牵起你淡淡的乡愁,为生活的粗糙而万分惆怅。
这座留得住乡愁的老街鱼池,坐落在重庆石柱县长江边上的深山里。这里虽然从公元1002年北宋真宗咸平年就一直是石柱重要的交通要道和繁华的场镇,但因为未曾被大面积的改造过,所以还保留了土家最传统的风貌和最原始的生活方式。
老街虽旧却美,虽残不破。一切和谐共处。
犹如一位旧时的女子,用安静的坚守抵御千年的尘世浮华。
这里也曾经是巴盐古道的必经之路。
盐运古道是和古丝绸之路、玉石之路、茶马古道、古蜀道并列的五大古道,也是中国几千年最为重要的商贸通道之一,在中国西南部绵延几千里,像一道道经线和纬线串联起川、渝、鄂、湘、黔、陕等地,对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互生共荣有着不可低估的深远影响,被称为中国内陆最重要的文化沉积带。
白头巾,补钉衣,缠裹腿,穿草鞋,杵撑棍,挎马灯,背盐包,抽旱烟,祖上曾经是背盐工的后代为我们扮演了当年的背二哥。那些消失的年代似乎触手可及又遥不可及。
背着不可或缺的盐巴,背盐哥们兜兜转转引领着四面八方的客人在鱼池街汇涌聚散。
他们是巴盐古道的守护者,是非物质遗产的重塑者,是盐味的修行者。
闲暇时,坐在老街屋檐边,吧嗒着一根长烟杆,悠闲地看着背盐哥,穿着草鞋,吼着号子,走在石板路上的实景表演,仿佛回到两千年前。
黄黄的玉米,重庆四川人叫着包谷,是土家人挂起来准备酿酒的好材料。土家人好客,待客必少不了包谷酒。
包谷是土家人的主粮,包谷酒是土家人用劳动和汗水换来的,是粮食精华,是土家人心中自己的茅台。

曾经的毛主席像还印刻在石柱上,时光真的会在这里停留。
土家人在这里划起了龙船。划龙船是土家人的传统风俗,在丰收之余,闲暇之际,用划龙船的方式来庆祝丰收,表达喜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