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柔桑破嫩芽。
——题记


三月到了,春天来了。东风吹过,燕子归来。时光便变得缱绻温软,一切都开始探出了脑袋。有很多东西同三月一起发生、发芽,一起痒痒地发育、成长,比如嫩叶,比如花儿。比如梦,比如爱。
从春节以来,
一直处于病中的妖,时常会感到冷,清冷,阴冷,寒冷,各种冷,彻骨的。久病未愈,人生从未有过。什么都是灰灰的,懒懒的,兴意阑珊,即便是在蓬勃的三月里,一点都没感觉到自己的复苏。
硬撑着的工作,假面的生活,鸭梨真的有点山大。逃离人间,找一个令人温暖的地方,让自己就此可以春暖花开起来,重振旗鼓起来,是随着三月的到来在心里慢慢发酵,渐渐热切的一个想法。真心想有那么一根救命稻草,能够拯救自己于水深火热之中。
忽一日,稻草真的来了。工作之余,来回驱车7、800公里,去到了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陶公笔下“桃花源记”的原型——重庆酉阳县的桃花源,一个号称“世界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你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的世外桃源。
只是心里太热切,去的时间有点早,桃花源里的桃花尚未繁盛。但是,桃花源里的青山绿水依旧,美池桑竹依旧。我是来求治愈的!
旅行的日子就是最美的。没有桃花,妖就是桃花。没有遇上最美的风景,妖就是风景。
那天应桃花源之名,专门穿了桃色的棉毛衣,绿色的麻长裙,红配绿,鲜艳的春天模样。想着病妖就此能够灿若桃花。不想桃花源里的桃花中下旬才能灿烂。心中有点小小的不遇之憾。所以转而专心拍人。
回来后发现,风景的片片真的不是一般的少,是少之又少。全是各种妖的拍。原来一天来回驱车7、800公里,就是为了找一外景地拍一组写真集。怎么感觉都有点浮夸。套一句话,有@&就是任性。
回来后两天,去医院复查。肺上的、支气管的杂音真的没有了。虽然至今还没痊愈,从肺部上升到咽部,但是看得见的困难总比隐藏着的问题好对付。心里再也不惶惶然了,周围也感觉不到清冷了。可以瑜伽,可以舞蹈,可以饱满地想事、工作了。
穿越陶公的桃花源记,一个千年前的古人治愈了现代人的病。陶公,你,真是我的治愈系!

桃花源位于山清水秀的酉阳县城的边上。也为评为了重庆不多的5A级景区。高大雄伟的石牌坊上,镌刻着著名诗人流沙河题写的“时光隧道今通古,桑竹田园主娱宾”和“无影无踪渔郎路志,有根有据陶令文章”两幅楹联。


马识途先生亲自提笔的“桃花源”三字。
。

有一个山洞将桃花源和闹市连接起来。洞内一片秦晋田园风光,洞外却是21世纪的物化时代。大凡是游客进来,多半会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美池——
穿过山洞,豁然开朗。是真的豁然开朗。有陶渊明的古文为证:“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重温《桃花源记》,才觉得现代人的词穷。景区所有的景点基本按照桃花源记的描写来布局的。所以在此借用陶公大作,免得自己啰嗦。



这一绿汪汪的水潭叫着美池。是桃花源的核心景致。围绕美池,各种拍。






——桑竹,农舍——


景区里有一个农家小院,耕田织布,挑担推磨,恍若秦晋农耕。“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中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遗憾没有“外人”,有的话,便是自己了。


















——桃源书院——


真想穿越到秦晋,在这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做个自得自在的私塾女先生,与陶公来个桃源论道。
——陶公嗣——







——桃源全景——








——桃花灿烂—












繁盛的桃花源应该是这样的桃花。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