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宫殿里的快乐祭
标签:
大津祭孔明唐明皇旅行吉日 |
分类: 在路上 |
春节临近,俺哪里也不去,猫在屋子里看《湘行记》《边城》,在文字里怀念旧时的故乡。
翻出2012年十月在日本大津拍摄的图片,看着图片中的日本人在制作居住在月宫殿的唐明皇、龟鹤仙子,回忆起图片中戴眼镜的老人起劲地吹笛子的样子,心里觉得温暖。
日本人称传统节日为“祭”,比较广为人知的有京都的祗园祭、大阪的天神祭、东京的山王祭。去年10月5日到7日,我有幸来到日本滋贺县的大津市,亲历已有四百年历史的大津祭。
每年大津祭的巡游都由十三辆彩车组成,彩车大多都是用了两个多世纪的传家宝贝。彩车整体的颜色都是猩红色的,每支彩车队都有乐手演奏笛、鼓、三弦等乐器。
月宫殿山是此行采访及观赏的重点。之前曾了解日本人喜欢杨贵妃,甚至民间流传着杨贵妃并未自缢而是东渡日本的故事。这次的月宫殿山和贵妃无关,但和唐明皇有关。唐明皇不仅多情,还多才多艺,是“梨园”从业者供奉的祖师爷。唐明皇擅长吹笛,曾梦中游玩月宫,醒来后记下月宫仙乐《霓裳羽衣曲》。在月宫殿山上,这位皇帝左右站立着头戴龟鹤冠的童男童女。当月宫殿山停在“所望”前时,头戴龟、鹤花冠的童男童女便会随着乐声旋转、舞扇,十分奇妙。
祖孙三代一起装饰龟鹤童子。芥末绿衣服的是童男,童女还没有穿上紫衣。
已经装好的鹤童与龟童,微微含笑的白脸在金冠与红丝穗的映衬下有了生气。
这是行进中的月宫殿山,有三四位吹笛子的,都是成年人,小孩子则负责鼓与钟。曾了解祗园祭已有上千年历史,祭祀的目的是驱除瘟疫,带来吉祥。每年祗园祭都会选出十岁男童担任“神童”,唯有这样的男孩子才有资格向人们散发破瘟除灾的粽子。大津祭的历史没有那么长久,规矩也宽松一些,男童一般都担任乐手,发放粽子的可以是彩车上任何一人。
老人家正在看人家拿啥子孝顺紫式部,哈哈!
孔明山前合影的父子,让我想起了电影《花之武士》。
正在煮京都豆腐锅的和尚还是佛爷,右手里拿的是啥呢?
这个可爱的大布偶就是大津祭的吉祥物,是啥米东东,可能是大根吧,也就是萝卜,日本超喜爱的蔬菜。脑袋顶上那个部分有些像芥末,可能是芥末吧。
夜晚到处都是灯笼,也是大红灯笼。嘿嘿

祭祀的源起是四百年前四宫祭礼的当天,有位叫“盐卖治兵卫”的人,戴着狸子面具快乐起舞。他的欢乐激发了整个地区的正能量,人们纷纷仿效他,跳舞、吹笛、喝酒、狂欢,渐渐地形成了彩车列队游行的仪式。所以每年第一台曳山车都是“锻冶屋町”的“西行樱花狸山”。
整个祭的过程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日本人尊重传统,做任何事情乃至过节也很有板有眼。这在随便惯了的中国人看来是不习惯的。比如喝茶、插花、书法,在中国人看来是轻描淡写的事情,但日本人却将这些变成“道”,变成培养情操的一种方式。祭这种本来就讲究形式感的活动,更是在上演一场轰轰烈烈的戏剧,更是需要人们投入激情与虔诚,还有做好协作与分工。在花车上的人们很卖力地吹笛子打鼓唱歌,在花车下负责车轮转动的人劳苦功高,而拉车的人也需要通力合作。这样的一场表演下来,燃起的都是正能量,自然达到驱除“邪魔瘟疫”的作用。
前一篇:新加坡裕隆鸟园的鹦鹉与火烈鸟
后一篇:在洱源人家尝新鲜乳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