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古镇,有蛮多怪趣老外的地方

标签:
沙溪火把节麦秋粮库 |
分类: 在路上 |

漂亮的白族女孩子是我们入住的沙溪民宿的老板娘。 摄影/da da da
去沙溪前原本打算回大理古城拍摄火把节的,据说白族人对节日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最值得游客去感受的节日是大理的三月节,相当于汉地春节。虽然白族人信仰佛教,但他们也喜欢圣诞节。据居住大理十多年的一对台湾夫妇说,人们并不会去教堂,而是拿着能喷出雪花的油漆朝别人身上喷。

沙溪的中心地带有一座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兴教寺,已有600年历史。寺院正对面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旧戏楼,这样的戏楼在附近的每个坝子里都有一座,算是村子里的文化艺术中心。据说有的村子的戏楼已经租给老美,做什么不知道。反正来沙溪的老外们都挺神奇的,据说有对居住了十年之久的美国夫妇,他们从事的工作是推广白族语言。还有一位不知道是瑞士还是欧洲哪个国家的高人教本地人种植中草药。
兴教寺小巧而深邃,院内栽种着古老的侧柏与海棠,还有后加入的翠竹、石榴、紫薇等植物,形成风致极佳的院落。土墙、木楼、青石板的路,古老的雕花木门,兴教寺应算得上中国最美的古寺之一。门口两位天王的造像,有着密宗的特点,厚重而神秘。
大雄宝殿上的壁画乌黑模糊,据说来自瑞士理工学院的古画修复者已连续十二年来到这里修复壁画。老外干这活都很谨慎,基本是尊重古旧的样貌,以旧修复旧。不像俺们现在不少故居呀、古城都是近几年盖的仿古建筑。
寺院里正在展出的是哪位教山民种植中草药的外籍人士收集的标本以及植物绘画。伊人已经回国,不知道这里的人们是否会把她撒下的种子延续下去。
寺院里的植物亭亭玉立,据说有棵明代的紫薇树,貌似就是下面这株正在开花的树吧~

寺院曾经被当作小学使用。据当地报刊介绍,这座寺院有汉地佛教显宗、藏地密宗,以及大理特有的佛教特色,被称之为三教圣地。
除了寺院,这里有几个大宅子也值得慢慢观赏,这些宅子有的曾是马帮客栈,有的则是致富后的马锅头私宅。沙溪的寺登街是唯一现存的茶马古道市集。虽然马锅头的盐巴味、酒味、烟草味、汗味、马味已成为云烟,但寺登街却让人对那份想象有了确切的舞台。
书吧赫然用上了小津安二郎电影的名字,女主人安静而苍白,身材修长,穿着俨然是日系的森女范儿,她的儿子有着蜡笔小新那样的粗眉毛和很霸气的个性。
在麦秋叫壶茶,点个华夫饼,老板娘的手艺不错,不过让人最最惊讶的是这手作餐垫。
山东面花龙凤配~小小书吧可看的细节还真不少。
白族火把节在彝族火把节前一天,我们在沙溪的第二天就是啦。火把节的扎大火把的地点自然是戏台与寺院中间的广场。时常老外们也帮忙搭建高高的火把。据说时常因为语言不通,导致越帮越忙。
火把节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进行,白族称火把节为“夫望吾”,就是六月狂欢节的意思。家家户户门前都要竖起小火把,街市中心要燃起大火把,每个村子都要竖起几个大火把。火把上方都扎上“五谷丰登”的彩色升斗,一般由描彩的纸与竹篾制成。
前一篇:九月的某天,在长白山西坡
后一篇:新加坡裕隆鸟园的鹦鹉与火烈鸟